[发明专利]安装大型部件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5102507.2 | 申请日: | 1985-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03926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4-19 |
发明(设计)人: | 藤田义忠;花田定志;山本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G7/00 | 分类号: | B65G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力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 大型 部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搬运安装大型部件的装置,该器械适于在将如车窗总成件之类的大型部件安装于车厢之侧壁时,搬运安装大型部件。更进一步讲,根据本发明设计的装置,当将玻璃窗总成件从放置许多总成件的场所送到该总成件将要安装的现场,能将该件作X、Y、Z方向三维运动,并使之对准车厢上总成件将要装上去的部位。
虽然在美国专利4527942,4452351,3665148和3409158号以及英国专利1068514号中公开了一些定位和安装物体的器械,但由于本发明的器械所处理的是一些通常工人要同时用双手才能举起和安装的大尺寸部件,例如铁路客车车厢的玻璃窗总成之类,而这些部件目前仍用人工方法安装,故上述专利对于本发明并未能起暗示或启发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在车厢侧壁上安装车窗总成件是由两、三个人来完成的,他们互相合作把车窗总成件从仓库运到现场,举起并将其对准和固定于已做好的车厢侧壁的开口中。
手工安装工作存在下列问题和不足:
a)由于雇用许多工人而使人工成本过高。
b)由于车窗总成件有约20-30公斤重,工人不能长时间举着,很快就疲倦,所以他们要经常休息,这样就降低了工作效率。
c)重而易碎的车窗总成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安装。
d)通常,装车窗总成的开口的位置高于地面或地板表面很多。因此,为了达到窗口的高度,工人不得不用脚手架。由于每一车厢侧壁都有五至六个窗口,所以脚手架必须足够长,以便工人可以接近所有的窗口。不然的话,如用采用一个短的脚手架,就必须把脚手架不断搬到一连串窗口下合适的位置。
e)沿着车厢侧壁搭长长的脚手架,就会延误其他必须在同侧进行的工作。因此,车窗总成的装配不能和其他工作齐头并进。
f)当有必要暂时核对一下车窗总成件和车厢壁上的窗框时,车窗总成件要临时放在地面或地板上。这就可能损坏窗框和它上面的玻璃,这就为质量管理提出了难题。
g)只靠人手支撑车窗总成件可能导致总成件从支撑者手中脱落,这从安全角度讲应当避免。
故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象玻璃窗总成件这样的大型部件的器械,它能消除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与不足。
为此目的,根据本发明设计的用于安装大型部件的器械包括:活动底盘;装在活动底盘上的支撑装置;装在支撑装置上的可以作三维运动的承载装置;以及一个可转动及可固定地连接在承载装置上的真空吸附装置。
应用这项机械,象车窗总成件这样的大型部件就可以由一个人安全地安装,所需安装时间亦会显著缩短,而且使工人从过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因此,本发明以其简单合理的装置结构,提供了以下多种优点:降低人工成本,增进工作效率和安全,改进质量管理。
以下对附图作一简介。
图1表示从垂直于车厢侧壁的方向看,应用传统的手工劳动安装车窗总成件的情况。
图2表示从平行于车厢壁平面的方向看上述手工安装的情况。
图3表示本发明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表示图3所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5表示图3所示装置应用时的侧视图。
为了更易于了解本发明〈&&〉图1和图2表示了在车厢壁上安装一个车窗总成件所需的手工劳动,以上提到的用手工安装的问题和不足从这些图中可一目了然。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推荐实施例,并以图3到图5作为参考说明。体现本发明的装置有一底盘(用数字1标明),其下方有轮子(2)。底盘(1)带有驱动装置(3)来驱动轮子(2),一个制动系统(没画出),一个用来收卷导线和空气软管的收线卷盘(4),空气软管通向将要提到的真空吸盘,以及其他必需的装置。成批待安装的车窗总成件(5)放置在底盘(1)上。从图4中可以很好地看出,由垂直立柱和水平横梁构成的支撑装置(6)直立在底盘(1)纵向上的一侧。一对平行轨道(7)沿支撑装置(6)的水平横梁伸展。活动台架(8)的安装使其可做横向运动,也就是,沿着导轨(7)作X轴方向的运动。活动台架(8)在其正面有一付垂直的平行轨道(9)。一个升降装置(10)可沿此导轨(9)上下移动,即沿Y轴方向移动。正如图4所明展示:升降装置(10)截面为L形,其较长边(10a)水平放置。从电动卷扬机(或平衡器)(11)引出并从活动台架(8)的顶部垂下的缆线连接于升降装置(10)的顶端,因此,升降装置(10)就由于电动卷扬机(11)卷动缆线而作上下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25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