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昼夜自动控铃钟无效
申请号: | 85102540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2540A | 公开(公告)日: | 1986-09-17 |
发明(设计)人: | 谈元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谈元祺 |
主分类号: | G04C21/30 | 分类号: | G04C2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昼夜 自动 控铃钟 | ||
发明的名称:昼夜自动控铃钟。
技术领域:程序自动控制。
现有技术:
①单稳态延时电路式程序控制电铃。
(见《无线电》1973年第3期《简单的程序控制电铃》,张振中)
②光电式自动响铃钟。
(见《无线电》1976年第8期,作者吴庆振、赵可敬)
③螺旋导轨式自动控制电铃。
(见广东《教育革命参考资料》1974年第9期,《简易自动控制电铃》,作者温国材)
④三针同触式自动控铃钟。
(见上海《中学科技》1977年第17期,《自动控铃钟》,作者韩斌)
⑤三环插点式自动控铃钟。
(见江苏省科技局1976年《科技成果介绍》第4辑,《自动控铃钟》作者高淳县漆桥中学谈元祺)
发明的目的:
用它控制电铃,使电铃按照预定的程序(作息时间)自动鸣响和停止。供学校、工厂等单位发作息信号用。也可用它控制电子门铃,以便提醒个人按预定时间上班、上学或办事。
发明的内容:
请对照示意图阅读:
①用一只石英时钟,在绝缘材料做成的钟面上的分环处将园周作12等分,打12个孔,穿过12个大头针(最好是铜的,若无,则铁质镀铬大头针也可,下同。),其头部称分点,在钟内侧用一铜丝环与12个大头针的尾部焊接,(这铜丝称分环)。用导线将分环与中间继电器控制电路的一端相接。在分针下焊接V形银铜质触片,分针用弹性铜片(磷铜片)做成,触片压住钟面。分针触片运行时可触及分点。并走过分点。
②在日环处将园周作144等分,打144个孔,在白天应响铃的时间时针所指的孔里插入大头针(其头部称日点)。在钟内侧,用戳孔的多个橡皮片套住并夹紧两根细柔的铜丝,用这对铜丝夹住大头针的尾部。用导线将铜丝一端与自动换环器中一个半园形导片焊接,这铜丝称日环。在时针下焊接V形触片,时针运行时触片的斜面先触及日点,走过时,触片的垂直面迅速离开日点。相邻二孔孔心间隔应严格地等于2.5度,相当时针5分钟的行程。
③在夜环处将园周作72等分(与日环园周等分线的半数重合),打72孔,相邻两孔孔心间隔5度,相当时针10分钟的行程,(在某个时段内也可增加孔的密度,但孔心间隔不能小于2.5度)。在早、晚或夜里应该响铃的时间时针所指的孔里插入大头针,(其头部称夜点)。在钟内侧仿日环结构做夜环,夹住夜点尾部。
时针有二个,一长一短,方位角一致,如图4 ,长者称日针,短者称夜针,它们的触片均压住钟面。夜针运行时,其触片可遇夜点并滑过。
④为了响铃时间长短合适(约20秒),可取分环直径12.5cm,日环直径10.5cm,夜环直径9cm。
⑤自动换环器如示意图3,其中塑料齿轮(带日历的石英钟里拨动日历用的)每24小时转一周。其中两个半园形导片互相分开,并绝缘,各自与日环、夜环相接。刷棒的上端与整园导片的下侧焊接,刷棒穿过塑料齿轮,其下端与半园形导片相触。随着塑料齿轮的转动,在白天,刷棒与日半园导片相触,在夜里,刷棒与夜半园导片相触。整园导片用胶粘剂粘贴于塑料齿轮上面,半园形导片粘贴于整园形塑料垫片上,整园形塑料垫片粘贴于机芯铁座上,用以绝缘。刷片的两脚压住整园形导片。
⑥在白天,到该响铃时,日针触片与某日点相触,分针触片与某分点相触。电池发出的电流就按下列电路流动:电池正极→控制电路→分环→分点→分针→日针→日点→日环→半园形日导片→刷棒→整园导片→刷片→电池负极→电池正极。电路闭合,继电器工作,于是工作电路闭合,电铃就响了。当分针触片走过分点后,控制电路断开,工作电路也断开,电铃就停了。
在早、晚(三班制的工厂可能在夜里),到该响铃时,夜针触片与某夜点相触,分针触片与某分点相触,电流的方向基本上与上同,只是上述电路中的“日”字改成“夜”字了。
装配时,指针与半园导片的相对关系决定着白天和夜间的时间概念(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为白天),使用者可根据制造者标定的昼、夜概念,选用日环或夜环(夜环适用于夜里、晚上和第二天早上)。
⑦中间继电器应用直流电磁式(JT3)的,电压有3V即可。要有两对以上常开工作电路,以便既可接交流电铃,也可接直流电铃(喇叭或电子门铃),以适应电网停电时的需要和不同用途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谈元祺,未经谈元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2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变齿比机构
- 下一篇:生产异戊二烯的新型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