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多路通讯系统无效
申请号: | 85107246 | 申请日: | 198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7246B | 公开(公告)日: | 1988-11-23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明;柴田孝则;浜野文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4L11/00 | 分类号: | H04L11/00;H04Q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张卫民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千代***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个基于环路传输的多路通讯系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个适用于在机动车辆来实现集中布线或叫密集布线的多路通讯系统。
作为在机动车辆内通过多路数据传输以实现集中布线或密集布线的一种尝试,在此之前已提出过一个多路通讯系统,在该系统中采用了具有不易受噪音影响的固有特性的光纤维来构成传输线路或通道。作为这种系统的一个典型,可以提出一个利用光纤维来实现的双环路传输或通讯系统。
当然,该双环路传输系统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高度可靠性。然而,由于每一发送单元需要四个光电转换器,在进行发送单元小型化时遇到了困难。另外,属于一个或另一个双环路光纤维传输通道的所有光电转换器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都必须同时工作,这样就引起了相对较大的功率消耗。其结果是,当机动车辆内采用的双环路传输系统在车辆的发动机停止的情况下连续工作一个长时间时,可能出现这样一个不希望的情况,即车上的电池被用尽而引起的问题。
这种类型的双环路传输系统的一个实例公布在,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92948/1982号之中。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多路通讯系统,该系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并且该系统可由具有足够小型化的尺寸,功率消耗显著降低而又未降低数据传输可靠性的一个双环路传输系统来实现,这样就可有效地应用在要求密集布线的机动车辆内。
鉴于以上的和其它的目的,这些目的将随着说明的进行而更加明显,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主要方面提出:与一个由光纤维实现的环路传输通道相结合,另外提供一个由电导体实现的环路传输通道,由此构成一个双环路传输系统。在该系统中,可以说,是按互补方式来利用这两个传输通道。
利用两个传输通道互补应用的优点,不仅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高度可靠性,还能实现小型化以及低功耗,这是因为在由电信号导体构成的环路传输通道中不需要使用光电转换器。
图1是一个方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路通讯系统的总体安排。
图2是一个方框图,显示了用于图1所示系统中的一个中央控制单元的电路结构。
图3示出图1所示系统中使用的一个局部控制单元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而应用的一个传输信号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一个方框图,显示了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使用的一个传输控制电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6是一个示意图,显示了一个门电路的电路图。
图7是一个流程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系统的数据控制操作。
图8是一个方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一个多路通讯系统的总体结构。
图9是一个方框图,显示了在图8所示的通讯系统中使用的一个局部控制单元的电路结构。
图10是一个电路图,显示了一个光电转换器电路的结构。
图11是说明光电转换器工作的时序图。
图12是一个电路图,显示了一个信号传输/接收电路的电路结构。
图13是一个电路图,显示了用于局部控制单元的一个门电路。
图14是一个方框图,显示了传输控制电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15是一个电路图,显示了中央控制单元的一个电路结构。
图16是一个流程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在多路通讯系统中执行的数据处理。
现在,通过参考附图,结合示例性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被用于分别表示具有同一或等效功能的相同部件。
图1是一个方框图,显示了在机动车辆中应用多路通讯系统的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参见图1,所示多路通讯系统是由一个中央控制单元2和多个局部控制单元4-1……,4-n构成。上述多个局部控制单元是通过由光纤维8-1…,8-(n+1)构成的一个光信号环路传输通道和由电信号导体或连线10-1…,10-(n+1)构成的一个电信号环路传输通道实现相互耦合,由此构成一个双环路或二重环路通讯系统。
中央控制单元2装备了一个信号发送器12和一个传输控制器14,以控制向多个局部控制单元4-1到4-n的数据传输。中央控制单元2可进一步构成为能够控制如参考号20和22所示的不同电学器件和/或仪器,如开关、测试表、指示灯、显示器、传感器,以及其它器件,这些器件或仪器被置于机动车辆内安装中央控制单元的位置的附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7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脉冲激光功率标定仪器
- 下一篇:火车硬座睡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