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管接头多向模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5202826 | 申请日: | 198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2826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7-02 |
发明(设计)人: | 夏巨谌;吴家贤;肖景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工学院;武汉汽车标准件厂 |
主分类号: | B21K1/16 | 分类号: | B21K1/16 |
代理公司: | 华中工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狄唯菁,方放 |
地址: |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接头 多向 装置 | ||
1、一种管接头多向模锻装置,主要包括上模板(1)、动圈(6)、弹簧(7)、侧拉杆(5)、塔形块(4)、拉杆(2)、楔形块(3)、上半凹模(9)、下半凹模(13)、下模板(16)、侧向滑块(10)和冲头(11),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模板(1)、动圈(6)和下模板(16)内分别装有四组以下的楔形工作机构、卸料机构和导向机构。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多向模锻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每一个侧向滑块(10)的一组卸料机构为一个刚性卸料器(18)和一个弹簧(12),该刚性卸料器(18)是由两块与侧向滑块(10)左右两侧外轮廓相同形状的卸料板和一块横板联接而成。
3、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接头多向模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楔形工作机构由楔形块(3)、塔形块(4)、拉杆(2)、弹簧(7)、动圈(6)的斜面和侧向滑块(10)组成。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接头多向模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向机构由短导柱(19)、长导柱(17)和动圈(6)上对应的导向孔构成。
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接头多向模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冲头(11)的工作部分为与模锻管接头内孔孔径大小相对应的圆锥形,该上半凹模(9)与下半凹模(13)的型腔和外形均采用对称结构。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接头多向模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圈(6)与楔形块(3)的接触面和动圈(6)与侧向滑块(10)的接触面均采用镶块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工学院;武汉汽车标准件厂,未经华中工学院;武汉汽车标准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28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