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铁路安全挤道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5202972 | 申请日: | 1985-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2972U | 公开(公告)日: | 1986-10-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清;王炎;马大桐;胡培根;刘荣发;季福来;韩宏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
主分类号: | B61L11/00 | 分类号: | B61L11/00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阎效泗 |
地址: | 上海市吴***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安全 道岔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铁路转辙装置。
旧式铁路道岔转换是通过人工搬动而实现的。人们为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使道岔转换自动化,采用了由车上操作杆、顺向自动开关、电动转辙机等组成的车上转换装置。机车对向通过道岔,由司机操纵车上操作杆来控制电动转辙机,带动尖轨作横向移动,选择机车所需进路;机车顺向通过道岔,机车的车轮轮缘压上顺向自动开关,控制电动转辙机作横向移动,开通机车前进方向的进路。
采用上述车上转换装置,机车顺向通过道岔时,当顺向自动开关发生故障,或电动转辙机发生故障,或电路故障停电,整套车上转换装置失灵时,机车靠车轮轮缘顺向挤岔,强行通过。机车挤岔通过,往往造成尖轨严重变形,有时甚至呈劈裂状,从而中断铁路线路的运营,这对作业繁忙的铁路运输线路如钢铁企业内部铁路线路来说,是不允许发生的。
为解决机车挤岔造成尖轨损坏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了铁路安全挤道岔装置,保证当机车顺向通过道岔而车上转换装置系统失灵时,机车能安全地挤岔通过,道岔尖轨不受损坏,确保铁路线路顺行。
本发明由道岔转换锁闭助力器、道岔减摩器和加强第一联杆组成。
道岔转换锁闭助力器为一钢铁制件,是一个“梭形”滑块,其下部为一长方体,在长度方向的侧面钻两螺栓孔;上部为一“梭形”块,其内侧面为垂直于长方体底的平面,外侧面呈梯形突出,两个一定斜度的平面作为梯形突出块的两斜面。用两螺栓将道岔转换锁闭助力器固定在靠近尖轨末端处尖轨的外侧。道岔转换锁闭助力器是经调质处理的,其硬度略低于机车车轮轮缘的硬度。当机车顺向通过道岔,车轮轮缘碰到道岔转换锁闭助力器时,其运行所产生的冲力产生一个分力,挤压道岔转换锁闭助力器,推动密贴尖轨横移。
道岔减摩器为一滑轮组,每副道岔左、右各装两组,每组道岔减摩器上有由三个外径相同的单列向心滚动轴承作为滑轮,组成滑轮组,三个滑轮等间距一字排列,三滑轮轴在同一水平面上,滑轮轴装在侧面支架中,与弹簧钢板相联接,使滑轮紧贴在尖轨底部,从而把尖轨稍抬高而离开滑床板,当尖轨横移时,既可减少摩擦阻力,又可避免啃滑床板的现象发生。
加强第一联杆接在尖轨上,由电动转辙机带动。在用扁钢制成的联杆A1、B1上加置扁钢A2、B2,以增强联杆的强度和刚性,克服由于尖轨横向位移造成的联杆变形。
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机车安全挤道岔,尖轨横向位移时,尖轨不受损伤,并可保证机车安全往返通过道岔,满足不间断的繁忙铁路运输需要。
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一为铁路安全挤道岔装置平面图。(1)道岔转换锁闭助力器,(2)道岔减摩器,(3)加强第一联杆,(4)电动转辙机,(5)顺向自动开关,(6)车上操作杆,(7)尖轨未端。
道岔转换锁闭助力器(图二),是40Gr钢锻件,机加工后经调质处理,其表面硬度略低于机车车轮轮缘的硬度。道岔转换锁闭助力器下部为一长方体,在其长度方向的侧面上钻两螺栓孔(1);道岔转换锁闭助力器上部为一“梭形”体,其内侧面为一垂直于长方体底的平面,外侧面呈梯形突出,两个一定斜度的平面作为梯形突出块的两斜面。图三是道岔转换锁闭助力器在尖轨上的安装图。用两螺栓(1)将道岔转换锁闭助力器(2)固定在靠近尖轨(3)末端处尖轨的外侧。机车挤道岔时,车轮轮缘碰到道岔转换锁闭助力器,其运行的冲力产生一个分力,推动尖轨作横向移动至密贴位置并锁闭。
在每副道岔左右各装两组道岔减摩器(图四),每组道岔减摩器上有三个外径相同的单列向心滚动轴承作为滑轮(1),三个滑轮等间距一字排列,三滑轮轴装在侧面的支架(2)中,与弹簧钢板(3)联接,三滑轮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滑轮紧贴在尖轨底部,把尖轨稍抬高离开滑床板,当尖轨横移时,既可减少摩擦阻力,又可避免啃滑床板现象的发生。
在电动转辙机上安装加强第一联杆(图五),在钢板制的A1、B1联杆上加置钢板制的A2、B2联杆,以增强联杆的强度和刚性,克服由于尖轨横移造成的联杆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未经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2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