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双极晶体管无效
申请号: | 86100558 | 申请日: | 1986-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03334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2-15 |
发明(设计)人: | 田端辉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马连富;许新根 |
地址: | 日本大阪府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极晶体管 | ||
1、一种双极晶体管,它包括,第1导电型的半导体衬底、在上述衬底的表面层部分区域上形成的第2导电型的高浓度内埋层、覆盖上述衬底的整个表面并埋置上述内埋层的第2导电型的外延层、包围上述内埋层并从上述外延层的表面贯通至衬底的第1导电型的高浓度隔离区、被上述隔离区包围而分隔成岛状的并由上述外延层构成的第2导电型的集电区、在上述集电区的表面层部分区域上形成的第1导电型的基区和在上述基区的表面层部分区域上形成的第2导电型的高浓度发射区,在上述集电区的表面层上同上述基区和上述隔离区双方接界的第2导电型的高浓度的第1区域,其特征是通过抑制发生在上述基区和第1区的PN结和上述隔离区和第1区的PN结上的耗尽层幅度,从而使上述基区和上述隔离区的间隔距离缩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埋层比由上述外延层构成的集电区的底面要宽,并与上述隔离区相接触,由此防止寄生晶体管效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在由上述外延层构成的集电区内的边界部分,还具有从上述外延层表面贯通至上述衬底的第2导电型的高浓度第2区域,由此防止寄生晶体管效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第1导电型是P型,第2导电型是N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05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