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吸附、浮选回收金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6101940 | 申请日: | 198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1940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4-15 |
发明(设计)人: | 门忠义;刘孔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黄金设计研究院;平度县旧店金矿 |
主分类号: | C22B11/08 | 分类号: | C22B11/08;B01J20/20;C01G7/00 |
代理公司: | 烟台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铁军 |
地址: | 山东省烟台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浮选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回收金的方法,更详细地讲是用煤焦炭作吸附剂,从含可溶性金的废渣、含金多金属分离浮选时采用氰化物为抑制剂的矿浆及含金废液中浮选回收低品位金的方法。
我们知道,金矿石经过破碎、磨矿、重选回收了大颗粒金,又经球磨机磨细后,重选法回收单体解离的部分金,最终全部进入氰化池中进行氰化浸出,剩下的“土氰化渣”中含有氰化物,在长期的露天堆存过程中,仍与金矿物反应,如果水不足,则形成了可溶性金的盐NaAu(CN)2,一旦遇水,则溶于水中,要回收这部分低品位可溶性金造成困难。另外,氰化物是黄铁矿的有效抑制剂,我们知道浮选金,实际上是在选以黄铁矿为代表的各种硫化物及金的,这就给用浮选法回收这部分中的金也造成困难,选矿界认为,要同时回收这两部分金,更是一个难题。目前,国内外黄金矿山对金的回收,大都采用浮选法-精矿火法冶炼;浮选精矿-氰化-贵液电沉积法;浮选精矿-氰化-贵液锌置换法;浮选精矿-氰化-活性炭吸附-解吸-贵液电沉积法;全泥氰化法即炭浆法。后两种是炭吸附金的方法,均以活性炭(如椰壳炭、杏核炭最佳)为吸附剂。如日本专利Jp59-96233公开的所用吸附剂为活性炭。炭浆法的出现,对于改进回收金的工艺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它采用的吸附剂价格贵,且来源也受到一定限制,同时,还必须建一整套(吸附-解吸-炭再生)回收炭的工艺系统,因此,限制了活性炭回收金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原来的设备,采用价格低廉,来源广泛且具有较好吸附性能的煤焦炭做吸附剂吸附、浮选回收含可溶性金的废渣、废液中的金及在含金多金属分离浮选中采用氰化物作为抑制剂的溶于矿浆中的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把含可溶性金的废渣或多金属分离浮选时采用氰化物为抑制剂的含金矿石与吸附剂煤焦炭同时放进球磨机中,在常温下边研磨边吸附;或者在回收金废液中的金时,在搅拌槽中加入本发明的吸附剂煤焦炭粉,边搅拌边吸附,经充分混合吸附,形成载金炭,然后进入调浆槽。在该调浆槽中再加入柴油40~80克/吨、2#油40~80克/吨,进行调浆,最后通过粗选、扫选和精选,将形成的载金炭浮入浮选的泡沫产品中,形成一个金精矿,便可直接去冶炼,从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所使用的煤焦炭(或煤焦炭粉)一般以3~9公斤/吨为宜。图1及表1所示为小型试验所得的煤焦炭的用量与吸附率的关系曲线及与1公斤/吨活性炭吸附率的对比。
本发明的含可溶性金的废渣或含金多金属分离浮选中采用氰化物为抑制剂的矿石与煤焦炭在球磨机中边研磨边吸附,在30~75%的矿浆浓度下为最好;含金废液与煤焦炭粉在搅拌槽中边搅拌边吸附,其煤焦炭粉的细度,在0~-100目金的吸附率较为理想。
本发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吸附时间越长吸附率越高,一般在5~30分钟技术指标较好。图2所示为试验所绘制的吸附时间与吸附率的关系曲线,由图可看出,无限提高时间,对吸附率提高幅度很小。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煤焦炭作为吸附金的吸附剂,用浮选法回收含可溶性金的废渣、废液及含金多金属分离浮选中采用氰化物为抑制剂的溶于矿浆中所含低品位金,解决了同时回收可溶性金及含金硫化矿物中金难以解决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使这部分宝贵资源得以回收利用。从图1所列对比结果看出经相同条件试验可知10公斤煤焦炭的吸附率与1公斤活性炭的吸附率相同,而活性炭3.50元/公斤,煤焦炭粉只有0.07元/公斤,其成本降低了4倍。若采用炭浆法,用活性炭为吸附剂必须建一套回收炭的工艺系统,这对小金矿来讲,是难以实现的。由此,不难看出,该发明,不但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而且不需要增加任何设备和投资,其经济效益是非常显著的。
下面举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用烧杯量取由土氰化渣矿浆制备的品位为0.60克/米3的原液600ml,称取细度小于-100目的煤焦炭粉2克,加入到烧杯中,将烧杯置于搅拌浸出机上,常温下搅拌吸附10分钟,然后用漏斗滤去焦炭,化验尾液,吸附率一般。
实施例2:
用细度小于-150目的煤焦炭粉8克代替实施例1中的煤焦炭粉,搅拌吸附20分钟,然后用漏斗滤去焦炭,化验尾液吸附率较为理想。
实施例3:
用细度小于-200目的煤焦炭粉14克代替实施例1中的煤焦炭粉,吸附40分钟,吸附率比实施例2略有提高。
表1 炭用量与吸附率对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黄金设计研究院;平度县旧店金矿,未经烟台黄金设计研究院;平度县旧店金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1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