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连续制造热塑性塑料带的方法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86105159 | 申请日: | 1986-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5159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2-25 |
发明(设计)人: | 库特·赫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库特·赫尔德 |
主分类号: | B29C47/90 | 分类号: | B29C47/90;B29C43/4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郑松宇,李毅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制造 塑性 塑料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制造热塑性塑料带,特别是为继续加工成板或薄膜的热塑性塑料带的方法,它们是由至少一条加热到加工温度的被挤压出来的热塑性塑料带在冷却时通过表面的平整和精压制成,本发明还涉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半成品,如板、薄膜、带等大多是用挤压法制造的。在挤压机的喷嘴中,在外力的作用下塑料熔体的大分子处于与流动方向相同的优化方向。当离开喷嘴迅速冷却时,这一取向被凝固下来导致产生半成品中的内应力。此外,由于喷嘴中横截面缩小引起的涡流所强化了的这种取向,还经常使熔体断裂,于是塑料熔体在爬行效应影响下由喷嘴排出,从而使半成品的表面变得粗糙。因此要求对从挤压机喷嘴出来的挤压物表面进行再加工。
现有的由热塑性塑料制造挤压板或薄膜的生产设备中包括带喷嘴的挤压机,设在它后面的平整或精压机,冷却装置,塑料带排料装置以及塑料带的横切和板的堆垛装置等。由于压出物表面粗糙所必需的再加工在精压机中进行。这种精压机通常是一种由许多其表面抛得很光的辊子组成的砑光机。砑光机在最大程度上清除厚度变化的条件下冷却压出物,同时滚光塑料带的表面。必须这样来调整砑光机,使它仅仅滚光表面,而不使整个塑料带变形,因为附加的不对称内应力状态的出现会使带产生挠曲。
采用砑光机来平整和精压挤出物。虽然能因此使表面达到某种平整的目的,然而它的缺点是不能消除在挤压过程中已经在料带中所造成的内应力。甚至还存在着添加其它附加内应力的危险。在砑光机的辊子区。塑料带绕着辊子产生弯曲,所以带必须处在热塑性状态,并从而也必须使辊子维持在比较高的温度,因而在辊子区仅仅实现了有限度的冷却。因此冷却的实现主要是在塑料带围绕着砑光机冷却辊子时进行的,亦即发生了弯曲,从而对于所谋求的平整无应力的塑料带造成了外形上的缺陷。在以后的冷却装置中接着进行不加压的进一步冷却。而且当塑料带通过砑光机运行时,在欲加以冷却的带上作用的仅仅是短时间的线压力。所以在塑料带的整个冷却阶段中总共只作用了短时间的压力,因此迄今所达到的塑料带表面质量距所谋求的理想状态相距甚远。
从此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造热塑性材料的挤压塑料带,特别是为继续加工成板或薄膜的挤压塑料带的方法和设备。借助于此方法和设备,不仅能提高塑料带的表面质量,而且能减小内应力。
达到上述目的的方法之特征在于,热塑性塑料带从加工温度冷却到表面的平整和精压过程结束时的最终温度是在面压力下进行的。
而实施本方法所需设备的特征在于,平整和精压设备由一台已知的双带压力机构成,它的反应区至少局部具有从热塑性塑料带排走热量的装置,在反应区中热塑性塑料带上作用有面压力。
通过本发明可获得的优点特别是在于,在全部冷却过程中,在处于平面状态的(加工好的产品亦应如此)挤压塑料带上作用着平面型压力。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塑料带的表面具有迄今从未达到过的优异的质量。因为塑料带在冷却过程不受弯曲负荷而完全保持平面状态,所以不会在带中造成另外的内应力。恰恰相反,由于挤压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内应力,可借相于本发明的方法大大减小。塑料带的冷却速度可与所要求的各种热塑性塑料的显微结构相适应。因此本发明的方法显著改善了热塑性材料制成的挤压塑料带的特性。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中
图1 连续制造板状或薄膜状压制品的生产设备总外观图,
图2 双带压力机和装在它前面的挤压机剖面图,
图3 加压板顶视图,
图4 沿图3A-A线的加压板剖面图,
图5 在母带上连续覆盖塑料层的设备,
图6 在母带两侧覆盖塑料层的设备中入口区放大剖视图,
图7 双带压力机入口区,
图8 焊接多条挤压热塑性塑料带的设备,
图9 带加热导向滚筒的双带压力机入口区,以及
图10 下加压带单元前移的双带压力机入口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库特·赫尔德,未经库特·赫尔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5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