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用于固相肽合成的新载体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6106023 申请日: 1986-09-05
公开(公告)号: CN86106023A 公开(公告)日: 1987-02-25
发明(设计)人: 卓仁禧;李宗曲;查小惠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大学
主分类号: C07F7/10 分类号: C07F7/10;C07K1/04;B01J31/02
代理公司: 武汉大学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玉璇,龚茂铭
地址: 湖北省武汉***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固相肽 合成 载体
【说明书】:

发明属于有机化学。

固相合成肽的载体主要分为两大类:有机载体与无机载体,与有机载体相比。无机载体具有一些特殊优点:在常用溶剂中不溶胀,避免了载体在不同溶剂中体积不同造成的困难;由于接肽反应在固体表面进行,改善了反应物的扩散状态。因而能更方便地用于肽的柱上合成和自动化合成。近年来,发展了一种带有化学键合酯化层的无机载体,这种载体综合了无机载体和有机载体的优点。〔①Angew    Chem    Int    Eo,11.314(1972);②“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科学出版社,1161,(1983)〕。但由于具有所需要能团的硅烷化合物不易制得,使载体的种类较单一,不能象有机载体那样灵活地变换手臂,获得性能各异的载体;另一方面,无机载体的氨基酸一般较少。

为克服上述困难,本发明以氨基含量较高的氨丙基硅球为合成起点,制备新型载体。氨丙基硅球由于有活泼氨基,具有与多种有机化合物反应的能力,当不断改变连接氨丙基硅球和氨基酸之间的连接试剂,能方便地获得性能各异的固相肽合成载体。

在本发明中,我们合成了下述载体:

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ω-溴苯乙酮(Ⅱ)溶于乙酸乙酯,加热至50-60℃,在三乙胺存在下与逐次投入的对溴甲基苯甲酸(Ⅰ)进行反应,纯化后得一白色晶体,对溴甲基苯甲酰甲基酯(Ⅲ)。化合物Ⅲ在二环己胺存在下与叔丁氧羰酰甘氨酸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50℃左右反应5小时,得叔丁氧羰酰-甘-甲氧基苯甲酸)酯(Ⅳ)。将Ⅳ溶于冰醋酸/水中,室温下用锌粉还原6小时,得叔丁氧羰酰-甘-4-(甲氧基)苯甲酸(Ⅴ)。Ⅴ的二氯甲烷溶液与多孔硅球在二环乙基碳二亚胺(DCC)存在下室温震荡20小时,即得载体叔丁氧羰酰-甘-(甲氧基)苯甲酰氨丙基多孔硅球(Ⅵ)。

我们用这种载体在柱上合成了三种短肽:Boc-Pro·Leu·GlyoMe,Boc-Ala·Pro·GlyoMe和Boc-Ala·Pro·Gly·Ala·Pro·GlyoMe,产率分别为97%,98%和84%。

这种新型载体由于采用氨丙基硅球作起始原料,制备简便,可变性大。这种合成技术路线可用于制备结构、性能各异的无机载体,开拓了无机载体广泛应用的前景。

实例1:

对一溴甲基苯甲酸苯甲酰甲基酯(Ⅲ)

在反应瓶中投入α-溴苯乙酮(Ⅱ)388(0.18mol),三乙胺17.9g(0.18mol),乙酸乙酯900ml,加热搅拌,浴温50-60℃。将对溴甲基苯甲酸(Ⅰ)35.2g(0.177mol)逐次加入,约3小时投完。继续搅拌2小时。瓶底有淡黄色沉淀,静置过夜,滤除沉淀。滤液用10%的柠檬酸水溶液(130ml×4)、饱和氯化钠水溶液(120ml×4),饱和碳酸钠水溶液(120ml×4)洗,无水Na2SO4干燥过夜后,蒸除溶剂,得一黄色固体。将此固体与体积比为4∶3的CH2CH2/石油醚(150ml+200ml)流溶解,冷却,置冰箱过夜,得一白色结晶,重18.5g,产率31.4%,m·P·142-143℃,NMR:4.50(2H·CH2Br);5.4(2H·CH2CO);7.3-8.2(9H·C6H4和C3H5),元素分析结果为:计算值C:57.7;H:3.90;实测值C:57.53;H:4.2。

实例2:

叔丁氧羰酰-甘-(甲氧基)苯甲酸(苯甲酰甲基)酯(Ⅳ)

将(Ⅲ)4g(0.01mol),二环己胺5g(0.024mol)及BocGly4.2g(0.024mol)溶于100mol二甲基甲酰胺(DMF)其摩尔比为1∶2∶2.50℃左右搅拌反应5小时,静置过夜,滤除沉淀,滤液减压旋转蒸去溶剂DMF,将其黄色残余物与乙酸乙酯流2小时,冷却后滤除少量白色不溶物(DCHA·HBr),乙酸乙酯溶液用10%的柠檬酸水溶液(150ml×3)洗去DCHA,用水(150ml×3)洗,用PH9.5的碳酸钾/碳酸氢钠的缓冲溶液(各配为0.5M的溶液,按体积比1∶2混合)(150ml×3)洗去过量的BocGly水洗(150ml×3),无水硫酸镁干燥过夜,减压旋转蒸去乙酸乙酯,得一黄色固体,重4.5g。

实例3:

叔丁氧羰酰-甘-4-(甲氧基)苯甲酸(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6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