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动箱无效
申请号: | 86106445 | 申请日: | 1986-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6445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6-17 |
发明(设计)人: | 维伯特·B·巴切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国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28 | 分类号: | F16H1/28;F16H5/5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陶增炜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州绍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动箱 | ||
1、一种分动箱用于带有变速箱的机车传动链,特征为它包括有:
一个壳体;
一个输入装置以便从车辆变速箱接受输出力矩;
一根第一输出轴和第一装置以便可转动地支承所述第一输出轴于所述壳体中;
一根第二输出轴和第二装置以便可转动地支承所述第二输出轴于所述壳体中;和
一种装置以便响应所述输入装置的力矩有选择地驱动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轴出轴,这种所述的有选择的驱动装置包含有一个行星齿轮装置,
它具有圆周内齿轮,第一组第一行星齿轮啮合该圆周内齿轮,第二组第二行星齿轮,每个第二行星齿轮啮合于一个第一行星齿轮,一个啮合于所述第二卫星齿轮的中心齿轮,第三装置以便可转动地支承所述中心齿轮于所述壳体中,一个罩壳以便用于可转动地支承所述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罩壳轴向同心安装于所述的第一输出轴并与之共转,此外,还有离合器装置以便可选择地将所述中心齿轮啮合于所述罩壳和所述输出轴,
这里所述的输入装置包含有旋转驱动所述圆周内齿轮的装置。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特征为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输出轴是轴向对准的,这里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包含有一个卡环和一种装置以便沿着所述输出轴的轴向在同一轴上位移所述的卡环。
3、一种分动箱用以将车辆变速箱的输出端联结到至少二根轴的驱动机构,特征为它包含有:
一个壳体;
一个输入装置以便从车辆变速箱接受轴出力距;
一根第一输出轴和第一装置以便可转动地支承所述第一输出轴于所述壳体中;
一根第二输出轴和第二装置以便可转动地支承所述第二输出轴于所述壳体中;
一种装置以便响应所述输入装置的力矩有选择地驱动第一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的可选择的驱动装置包含有差速装置,以便响应所述输入装置的力矩用第一可变速来驱动第一输出轴,响应所述输入装置的力矩用第二可变转速来驱动第二输出轴,此外还包含有离合器装置,以便可选择地将所述的第二输出轴啮合于第一输出轴使之共转,
这里所述的差速装置包含有一个,带有外部圆周内齿轮的行星齿轮装置,这里所述的输入装置包含这个所述的圆周内齿轮。
4、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特征为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包含有自动离合器装置,当所述的第一旋转速度和所述的第二旋转速度的差超过预先给定的值时,自动联轴装置就自动将所述的第二输出轴联结于第一输出轴使之共转。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特征为所述的自动离合装置包含一个粘液离合器。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特征为所述的行星齿轮装置包含有第一组第一行星齿轮,每个所述的第一行星齿轮啮合于所述的圆周内齿轮,第二组和二行星齿轮在数目上对应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而且相啮合于相应的第一行星齿轮,一个中心齿轮啮合于第二行星齿轮,一种装置以便共轴地将所述的中心齿轮安装于所述的第一输出轴以便共转,一个罩壳,一种装置以便可转动地将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安装于所述的罩壳。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特征为所述的粘液离合器包含有一个外壳,一个内壳,一种装置以便使所述外壳同心地,可转动地被支承于内壳,一种装置以便靠粘力使所述外壳连接于内壳并且共转,
此外还包含有一种装置以便将所述的外壳联结于罩壳使之共转,一种装置以便将所述的内壳联结于第一输出轴使之共转,一种装置以便将所述外壳联结于所述的第二输出轴使之共转。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特征为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输出轴是轴向对准的。
9、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特征为所述的变速箱是自动变速箱。
10、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特征为所述的行星齿轮装置包含有一个圆周内齿轮,第一组第一行齿轮与所述圆周内齿轮上啮合,第二组第二行星齿轮,每个第二行星齿轮啮合于相应的一个所述的第一行星齿轮,一种装置以便可转动地支承所述的中心齿轮于所述的第一输出轴的轴周上,一种装置以便可转动地支承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并且是轴向平行地连接于第一输出轴并与之共转。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明,特征为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包含一个可以有选择地将中心齿轮啮合于所述的第二输出轴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国汽车公司,未经美国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64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入处理系统
- 下一篇:多潜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