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自由端摩擦纺纱装置的重新连接纱线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6106956 | 申请日: | 1986-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6956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9-09 |
发明(设计)人: | W·格哈特·霍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舒伯特—萨尔泽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5/00 | 分类号: | D01H15/00;D01H1/13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峰章 |
地址: | 联邦德国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由 摩擦 纺纱 装置 重新 连接 纱线 方法 | ||
1、一种自由端摩擦纺纱装置的连接纱线的方法,将纱线返回到辊隙,使之在辊隙中同纤维拈结在一起,然后从辊隙连续地引出,其特征在于:将纤维连续地供给到辊隙,然后开始从辊隙中拉出,使摩擦纺纱元件按纺纱方向转动并停止拉出纤维,将纱线断头送回到聚集起来的纤维中;当供给到辊隙的纤维连续地拈结到纱线中的同时,将纱线从辊隙中拉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纤维通过辊隙被送到摩擦纺纱元件的远离辊隙的一侧,并由此被移走。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从辊隙移走纤维,使向辊隙外转动的摩擦纺纱元件向相反方向转动,而为停止从辊隙移走纤维,可使上述反转的纺纱元件再次反向转动,以使该元件再次向辊隙外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气流移走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平行于辊隙而将纤维从辊隙吸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断开作用在摩擦辊外部的负压来排除辊隙中的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排除纤维,将两个摩擦纺纱元件沿径向移开。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两个摩擦纺纱元件移开一定距离并通过断开受到抽吸的摩擦纺纱元件上的抽吸气流来清理摩擦纺纱元件,直至两个摩擦纺纱元件返回到它们的工作位置,负压才再次被供给到摩擦纺纱元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摩擦纺纱元件返回到它们的工作位置来停止纤维移出辊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纤维的移走逐渐地停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辊隙开始供给纤维之前,将辊隙外部的纱线送到纱线接头准备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纱线的断头放置到聚集的纤维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辊隙移走纤维停止之前或刚一停止时,即使摩擦纺纱元件按纺纱方向转动。
14、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何一项的方法的装置,包括一个直接对着辊隙的纤维供给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与纤维供给通道相联系并直接对着辊隙的可控制的空气吸嘴。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吸嘴设置在相对于纱线引出方向的摩擦纺纱元件的后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吸嘴设置在摩擦纺纱元件远离纤维供给通道的侧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的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负压可以从空气吸嘴转换到受到抽吸作用的摩擦纺纱元件上,并可以作相反的转换。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的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吸嘴和摩擦纺纱元件中的负压可由一个可沿许多自由端摩擦纺纱装置移动的纱线接头装置来进行控制。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的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作用在空气吸嘴中的负压可控制在一定程度。
2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何一项方法的装置,或根据权利要求14的装置,包括一个直接对着辊隙的纤维供给通道,其特征在于:向辊隙外转动的摩擦纺纱元件同一个可控制的反向离合器相联系。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摩擦纺纱元件可相对径向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纺纱元件的工作位置可由一个定位支座来调整。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移动的摩擦纺纱元件安装于箱体的一个部分中,箱体的这一部分可相对于安装固定摩擦纺纱元件的箱体部份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舒伯特—萨尔泽机械制造股份公司,未经舒伯特—萨尔泽机械制造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69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粒性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下一篇:实现光栅工作法的变换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