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倒相器链有效
申请号: | 86108068 | 申请日: | 198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372B | 公开(公告)日: | 1989-10-04 |
发明(设计)人: | 曼弗里德·弗里茨·尤尔里克;阿诺德·尤兰霍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国ITT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王以平 |
地址: | 联邦德国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补 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 cmos 倒相器链 | ||
本发明的CMOS倒相器链由N、P型倒相器交错串联组成。N型倒相器是在两个P、N型晶体之间使用-N型中间晶体管的CMOS倒相器,P型倒相器是在两个P、N型晶体管之间使用-P型中间晶体管的CMOS倒相器。中间晶体管的栅极相互连接,并由时钟信号(t)控制,各倒相器的P、N型晶体管互连的栅极构成倒相器的输入端。这类倒相器链可用作数字脉宽鉴别器、终位计数器、补偿输入中的信号下跌的电路,或实现环形振荡器的同步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CMOS倒相链至少有两个N或P型倒相器(从信号流的角度来说这些倒相器是交错串联排列的),并在直流电压源(U)的电极间具有受控电流通路。其中,各N型倒相器由一个普通的CMOS倒相器构成,在该倒相器的N型和P型晶体管之间的受控电流通路中接入一N型中间晶体管;各P型倒相器由另一个普通的CMOS倒相器构成,在该倒相器的N型和P型晶体管之间的受控电流通路中接入一P型中间晶体管;N或P型倒相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为P型晶体管和N型中间晶体管的连接点或N型晶体管和P型中间晶体管的连接点;N型或P型倒相器分别由时钟信号控制;将输入信号(s)加于该链的第一个倒相器(N或P型)。
在德国Offenlegungsschrift DE 2450882A1中描述了一种这样的CMOS倒相器链(特别与其中的图7有关),该链包括一个单一的N型倒相器和另一个单一的P型倒相器,该P型倒相器从信号流的角度来说是与N型倒相器串联的。与此相关,各个信号输入端是N或P型中间晶体管的栅极N和P型晶体管的栅极用已知的方式连接,在N型倒相器的情况下,将一时钟信号馈入这两个晶体管的栅极,而在P型倒相器的情况下,馈入的时钟信号与上述信号反相。上述两极CMOS倒相器链的作用是保证在P型倒相器的输出端上将出现两个额定二进制信号电平。根据前述德国Offenlegungsschrift中进一步披露的内容,N和P型中间晶体管仅相当于最简单的逻辑门,这些逻辑门可接入一般类型的CMOS倒相器来代替这些中间晶体管。因此,在上面提到的装置中,能够设置几个由信号流来看是串联的CMOS逻辑门,并能够使它们处于动态工作状态(参考图11)。
与上述技术截然不同,本发明从信号流的角度来说,目的不在于实现一个动态CMOS门电路的串联装置,而是为其目的提供一个具有新颖特性的CMOS倒相器链,因为在根据本发明改进前述装置时,即,仅把一个单一的时钟信号加在所有中间晶体管的相互连接的栅极上,以及同时用已知的方式将各个倒相器的N和P型晶体管的相互连接的栅极用作信号输入端的,本发明的CMOS倒相器链既可以用作数字脉宽鉴别器,脉冲下跌补偿电路,也能用作同步(CMOS)环形振荡器电路中的可逆型终位计数器。
应注意到,在另一个德国Offenlegungsschrift DE 2327733A1中,尤其在它的图2g中,描述了使用一个栅极上加有时钟信号的中间晶体管的单一CMOS倒相器。然而,该倒相器构成可随机取数的动态存储器的串联选择电路部分,而且不是倒相器链的第一个倒相器。
现在,将参考附图1至6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及其优点,其中,
图1为本发明CMOS倒相器链的基本电路图;
图2为图1所示装置工作时出现的不同脉冲形状;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该实施例用图1中所示的那种CMOS倒相器链在时钟信号的周期内产生环形振荡器的r个脉冲;
图4为图3的脉冲图形;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该实施例用图1所示的那种CMOS倒相器链使环形振荡器同步;
图6为与图5所示实施例有关的脉冲图。
现在参考图1的电路图,该图表示出一个设想有2m个倒相器的倒相器链中的四个倒相器,即N型倒相器in1、in2和P型倒相器ip1、ipm。所有倒相器的共同点是各自的P型晶体管(P沟道晶体管)在其受控电流通路的一个端点与直流电压源的正极相接,各自的N型晶体管(N沟道晶体管)在其受控电流通路的一个端点与电路的零点相接(接地)。在各个倒相器中,P型晶体管的栅极与N型晶体管的栅极相接,已知该栅极实际上就是信号输入端,输入信号S加在N型倒相器in1中互相连接起来的栅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国ITT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德国ITT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8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