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抗裂的、多形态的末端为树脂状嵌段的线型嵌段共聚物无效
申请号: | 86108591 | 申请日: | 198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8591A | 公开(公告)日: | 1987-10-07 |
发明(设计)人: | 阿隆佐·吉尼·基特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菲利浦石油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97/04 | 分类号: | C08F29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樊卫民,穆德俊 |
地址: | 美国俄克***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形态 末端 树脂 状嵌段 线型 共聚物 | ||
本发明涉及多形态的末端为树脂状嵌段的线型嵌段共聚物。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多形态的末端为树脂状嵌段的线型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按一定的顺序将引发剂和单体加入聚合区。
虽然人们通过按不同顺序加入引发剂和单体而制得了基本上是透明无色的嵌段共聚物,但有些现有技术(如美国专利4,080,407)所述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抗裂性并不完全令人满意。有些现有的嵌段共聚物制品的透明度高,只略带蓝色,在这方面是很令人满意的,但这些制品的冲击强度却可能偏低,受到冲击时会产生裂纹。
现有的嵌段共聚物用于包装(如绷带和注射器的泡型包装)时,这种缺点暴露得很明显。采用这些透明无色包装的目的是要显示和保护包装内的物品,并使之保持无菌的气氛。要求这些包装在装运过程中不会由于挤压而产生裂纹,因为人们认为包装产生裂纹后就会有空气漏入,使包装内的无菌气氛受到污染,这样产生裂纹的包装连同包装在内的物品就得报废。
这样就需要提供能使其透明无色的制品具有良好的冲击强度和抗裂性的嵌段共聚物,特别是在包装方面更为需要。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能使其制品具有良好的冲击强度和抗裂性的嵌段共聚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抗裂的、透明度高的泡型包装。
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还可从这里所述内容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内容、目的和优越性。
本发明人发明了按一定的顺序将单体和引发剂加入聚合区以制得能使其透明无色的制品具有良好的冲击强度和抗裂性的聚合物的方法。在本方法中至少一种共轭二烯单体与至少一种单乙烯基芳族(单乙烯基芳烃)单体按六阶段加料顺序进行共聚,该加料顺序包括:
第一阶段(Si):引发剂和单乙烯基芳族单体
第二阶段(Si):引发剂和单乙烯基芳族单体
第三阶段(B):共轭二烯单体
第四阶段(Si):引发剂和单乙烯基芳族单体
第五阶段(B):共轭二烯单体
第六阶段(S):单乙烯基芳族单体
每一阶段都使聚合反应进行到基本上不再有游离的单体存在为止。
所得的多形态嵌段共聚物包括高、中、低的分子量形式,分别用S1-S2-B1-S3-B2-S4、S2-B1-S3-B2-S4和S3-B2-S4表示,其中S1、S2、S3和S4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四次加单乙烯基芳族单体(即第1、2、4、6阶段)后聚合而得的聚乙烯基芳族嵌段;B1代表第一次加共轭二烯单体(即第3阶段)后聚合而得的聚二烯嵌段;B2代表第二次加共轭二烯单体(即第5阶段)后聚合所得的聚二烯嵌段。
本共聚物约含55~95%(最好为70~80%)的单乙烯基芳族单体单元和45~5%(最好为30~20%)的共轭二烯单体单元(以上百分数均指在加入聚合区单体的总重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数)。
表A列出了实施本方法所采取的宽用量和最佳用量范围。符号L、S和B分别代表有机一碱金属引发剂(如正丁基锂)、单乙烯基芳族单体(如苯乙烯)和共轭二烯单体(如1,3-丁二烯)。
制造多形态共聚物表A所用单体和引发剂的用量范围
阶段 ※ 组分 宽范围 最佳范围
1 (Si) L-1(phm)1,20.02-0.04 0.02-0.03
L-1(mhm)3,40.312-0.625 0.312-0.625
S-1(phm) 30-40 30-40
2 (Si) L-2(phm) 0.02-0.04 0.02-0.03
L-2(mhm) 0.312-0.625 0.312-0.469
S-2(phm) 10-20 10-15
3 (B) B-1(phm) 15-2.5 10-4
4 (Si) L-3(phm) 0.02-0.12 0.04-0.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菲利浦石油公司,未经菲利浦石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8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传感器
- 下一篇:装饰砖表面覆盖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