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扇叶动平衡机三自由度机械系统无效
申请号: | 86200125 | 申请日: | 1986-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0125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8-20 |
发明(设计)人: | 冯冠平;徐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02 | 分类号: | G01M1/02 |
代理公司: | 清华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付尚新 |
地址: |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平衡 自由度 机械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扇叶动平衡机机械系统。
电风扇和排风扇是中速旋转机械。旋转体是由电机转子和扇叶两部分组成的。电机转子和扇叶不平衡均会引起振动,但由于扇叶半径大、转动惯量大,因此扇叶不平衡是引起振动的主要原因。
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对扇叶进行动平衡。美国霍夫曼公司生产的HLV30.1单面立式动平衡机就是用于平衡扇叶的一种平衡机。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1(a)是这种结构的正视图,图1(b)是其A向视图。该平衡机是由底座〔1〕,弹簧片〔2〕,电机〔3〕,传动皮带轮〔4〕,传动皮带〔5〕,主轴〔6〕等部分组成。由于弹簧片〔2〕在x方向刚度小,其它方向刚度都很大,所以在扇叶不平衡力作用下,主轴只能在x方向振动,在其他方向的振动很小。这种平衡机的机械系统是两自由度系统。它只能平衡扇叶的质量不平衡,而不能解决由于风扇三个叶片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是限定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而引起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自由度的扇叶动平衡机机械系统。它不仅能够平衡扇叶质量不平衡引起的振动,而且也能综合平衡在误差范围的扇叶不对称引起的振动。本实用新型还考虑了电风扇的具体结构,较好地模拟了电风扇的工作状况,其平衡效果是较理想的。
图2(a)是扇叶动平衡机三自由度机械系统结构图,图2(b)和图2(c)是B向视图,图2(d)是A向视图。该系统由前支承〔8〕和后支承〔9〕、底座〔16〕、电机〔12〕及与电机联结成一体的尾杆〔14〕等部分组成。前支承〔8〕由四部分组成,这四部分是:前框架〔10〕、电机〔12〕、水平转轴〔17〕和垂直转轴〔18〕。电机〔12〕在垂直转轴〔18〕的支撑下可在水平方向转动,前框架〔10〕在水平转轴〔17〕的支撑下可在垂直方向转动。后框架〔11〕固定在后支承〔9〕上,并在其内部安装有四根弹簧〔19〕或三根弹簧〔19〕,这些弹簧支撑住电机的尾杆〔14〕。当扇叶在转动过程中,无论是风力不平衡或质量不平衡引起的任一方向的振动,都会在尾杆上反映出来,尾杆〔14〕上的振动可通过电涡流传感器〔15〕测量出来,并通过靠近电机〔12〕轴安装的相位基准信号传感器〔13〕,找到应在风叶上加重的大小和位置。本实用新型机械系统的电机中心位置在框架〔10〕的中心下方30~60毫米的范围里调整。这样可以模拟电风扇下支承点的位置。转轴〔17〕、〔18〕的支承均采用精密滚动轴承。弹簧〔14〕的刚度根据电风扇的结构形式可在10克/微米~20克/微米范围里选取。保证其扇叶在额定的最高转速ωh下,其系统的自振频率大于1.2ωh。电机〔12〕的前端到尾杆〔14〕后端的长度,根据传感器灵敏度选择,该长度可在0.3米~0.4米的范围里选取。后支承与前支承的距离为0.35~0.4米,传感器安装在前后支承之间,其与后支承的距离为40毫米~5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0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