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单双人水陆两用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86201434 | 申请日: | 1986-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1434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卫平 |
主分类号: | B62K13/00 | 分类号: | B62K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人 水陆 两用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单双人水陆两用自行车。水陆两用自行车国内外已有许多种,如:EP106329△所提出的自行车或摩托车形成的水陆两用车。陆路变水路使用时,脚踏板曲柄组要作相应的移动,使其脱离水面,前轮使用浮筒支承,无舵片,在水路时转向不十分有效。驱动浆片固连在后车轮上,代替车条,前后浮子支承连接在车体上,这些水中使用部件的不可拆装性,无疑成为陆路行驶时的负担,这些装置使车体构造复杂也影响外观,这就是大多数水陆两用车型不能广泛应用弊端。此外,专利文献中提及的各种车型有从人体动力学考虑的低位靠背式蹬踏型、双人、双驱动型,及自行车多功能利用,更多地局限于纵向深入,而不能一机多用,因此限制了车型的广泛应用,而多功能车结构上的复杂,使其很难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将普通型、双驱动型、低位靠背蹬踏型,水陆两用型诸功能集于一体,提供一种单双人水陆两用自行车。同时考虑陆路单人使用的比重较大,为克服已有车型的不足,使水用部件具有可拆装性,实现部件的多功能使用及拆装方便,使车体与普通车相比,在增加少量附加件的情况下,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1〕驱动浆片〔2〕浆片柔索、〔3〕后车轮、〔4〕活动靠背支承螺栓、〔5〕浮筒后支承加强肋、〔6〕连接浮筒锁紧螺钉、〔7〕连接浮筒钳口、〔8〕浮筒后支承(后货架)、〔9〕靠背(高位座)支承、〔10〕高位座(低位靠背)、〔11〕座位螺栓、〔12〕低位座、〔13〕连接螺钉、〔14〕固定靠背、〔15〕固定座、〔16〕活动车把、〔17〕车把限位凸轮、〔18〕连接支架、〔19〕附加驱动装置、〔20〕挡泥板、活动连杆、〔22〕挡泥板(舵片支承)、〔23〕舵片、〔24〕浮筒前支承、(停放支架)〔25〕浮筒连杆、〔26〕浮筒、〔27〕支承螺栓。图3为:柔性浆片立体图、〔1〕驱动浆片、〔1-1〕底部连接柔索、〔1-2〕中部连接柔索、〔1-3〕锁紧扭、〔1-4〕连接套、〔1-5〕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陆路实用时,与普通自行车结构基本相同,参见图2:单人使用座〔10〕、〔12〕、〔9〕形成一四杆机构可获得高低两个位置,低位时通过靠背〔10〕可实现半躺式蹬踏,高低两位置是四杆机构两个死点,稍加锁紧即可。双人行使时,可提供〔10〕、〔12〕、〔14〕、〔15〕二个低位,将前货筐拆去换上附加驱动链轮〔19〕可实现双驱动,活动车把〔16〕通过限位凸轮〔17〕可获得两个位置。
水路使用时,陆路停放支承〔24〕调至前位后货架〔8〕放下可提供浮筒前后两个支承,浮筒连杆至入钳口〔7〕内,锁紧〔6〕,即可连接车体。将浆片驱动装置〔1〕参见图1、3,缠绕在后轮胎上,后胎放气,将(1-5)插入(1-4)内两板靠紧后,锁紧(1-3)将后胎打气绷紧,即可驱动行驶。前轮挡泥板〔22〕通过偏心支架〔20〕调整锁紧到一定位置,舵片即可通过车把转向。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普通型车体上附加少量部件,实现低位靠背式蹬踏,双人驱动,水陆两用等功能,陆路使用的前轮挡泥板〔22〕,停放支承〔27〕,后货架〔8〕,在水路使用时可分别作为舵片,及浮筒前后支承,节省了若干构件,调整也很方便,活动座椅〔10〕、〔12〕可获得高低两位置,同时实现低位靠背式蹬踏,其结构简单,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前货筐和附加驱动链轮使用同一连接件,实现双人驱动,车体重心大大降低。达到安全行驶。柔性连接浆片可方便地缠绕在后轮胎上,充气后绷紧实现水中驱动,使用两个床式浮筒,浮筒通过可做单向折合的连杆〔25〕与车体连接较简单,放气折叠体积小,便于携带,且床式浮筒可单独使用,可做为床或沙发,提供旅行和家庭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卫平,未经杨卫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1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