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带避振器的坐式人力三轮车无效
申请号: | 86203472 | 申请日: | 1986-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3472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8-12 |
发明(设计)人: | 王聿衍;康绍文;黄宝元;陈焰红;张宾英;朱学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营西南仪器厂 |
主分类号: | B62K5/02 | 分类号: | B62K5/02;B62K25/04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邓会昌 |
地址: |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避振器 人力 三轮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特殊的人力三轮车,主要适合于老年人和带孩子的职工使用。
传统的两轮自行车,是鞍座和踏脚部件使骑车人成骑姿形式,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才能使用,对于老年人(或两人共用),往往有时失控,危险性大,不适应。现以普通的人力三轮车为例进行主要分析:它由三个车轮、车架、车把、前叉、鞍座、后座椅、前后刹车等组成。这种车仍采用骑姿蹬车形式,行进时,骨盆凹部处于鞍座小端上,接触面小,大腿和鞍部还会产生摩擦,蹬车时,蹬车人由大腿以下的肌肉群发出力来;而且鞍座离地面的距离高;车上没有比较合适的避振器,行进在较差的路面上,振动大。这些对年轻人(或身体素质较好的人)来说,影响不大。但对于一般的老年人(或身体素质较差的人)来说,则感到不舒服,易感疲劳,稳定性差。
本实用新型主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对使用这种车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改进的人力三轮车,此种新型的人力三轮车,由原来的骑姿蹬车形式改为:前座椅和踏脚部件使骑车人成坐姿蹬车形式,相应的前座椅与地面高度降低,蹬车时,蹬车人从背部、腰部及腰以下的肌肉群都参加了发力,蹬车时感到省力,从老年人锻炼身体的角度出发,活动肌肉群越多、对健身越好;从原来的车上无合适的避振器改为:在车的前后轮部份中,各设计了一套各不相同的避振装置,分别与前轮前叉、后轮车架有机的结合起来;从重量上也比原来的有所减轻。这种新型的人力三轮车,通过老年人(或身体素质差的人)试用认为:基本上克服了上述“不舒服、易感疲劳、不够安全”的缺陷。並且在其它方面,具有与原来普通人力三轮车相同的良好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整个新型人力三轮车的外形及后轮避振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前轮避振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后座椅折叠机构图。
参照图1,前座椅〔6〕和脚踏部件〔3〕使骑车人成坐姿蹬车形式;在车架〔4〕中支撑前座椅〔6〕的轨道上有8个缺口,通过调节使前座椅可作前后移动,供不同身高的人进行选择最佳位置。后轮部份的避振装置由避振器〔10〕、前座椅〔6〕、车架〔4〕、牵引框〔16〕、轴承座〔12〕、后轮〔14〕、后轴〔11〕、连接片〔15〕、轴〔17〕等组成。所说的避振器〔10〕,一端同装有前座椅〔6〕的车架〔4〕连接,另一端与牵引框〔16〕和左右轴承座〔12〕的小端连接;该轴承座〔12〕的大端则与装有后轮〔14〕的后轴〔11〕连接,在轴承座〔12〕的小端有连接片〔15〕用以支持网篮〔13〕;所说的牵引框〔16〕用轴〔17〕与车架〔4〕作可旋转式连接。
其工作原理是:行进时,蹬车人处于正常的坐姿状态,脚掌放在踏脚部件〔3〕上,当腿部收缩后,将腰部抵在靠背上,再伸展腿部,依靠座椅靠背的反作用力,通过脚掌把踏脚板推向前,形成蹬力,二脚交替作圆周运动,使车子产生运动;当车子行进时,后轮〔14〕被障碍物撞击,后轮通过轴承座〔12〕,围绕牵引框〔16〕与车架〔4〕配合的轴〔17〕回转,当后轮跃过障碍后,后轮在避振器〔10〕的作用下又回到原位。使后轮的刚性撞击变为弹性撞击,切实起到减振作用。
参照图2,前轮部份的避振装置由前叉接头〔25〕、前叉〔2〕、前叉轴〔24〕、前轮〔1〕、弹簧〔23〕、调节螺母〔21〕、螺栓〔22〕、簧座〔20〕等组成。所说的前叉接头〔25〕,一端通过前叉轴〔24〕与前叉〔2〕作可旋转式连接,另一端通过弹簧〔23〕与铆接在前叉〔2〕上的簧座〔20〕相连,前叉接头的中间开口处装有前轮〔1〕的中心轴。
其工作原理是:当前轮被障碍物撞击时,前叉接头〔25〕绕前叉轴〔24〕回转,弹簧〔23〕被拉长,吸收部份撞击能量,跃过障碍后,在簧力的作用下,前轮、前叉接头恢复原位。同样使刚性撞击变为弹性撞击,大大减少振动。
参照图1在车架〔4〕的网篮〔13〕里,设有一个后座椅〔9〕,与其后下部的折叠机构相连,该椅在无人乘坐时,可以折叠成片状,靠在前座椅背后,腾出网篮的空间来装物品或其它。
参照图3,后座椅拆叠装置由:摆筒〔32〕、后座椅〔9〕、轴〔31〕、弹簧〔33〕、连接轴〔34〕、支撑架〔30〕等组成。其结构是:摆筒〔32〕,一端与后座椅〔9〕,通过轴〔31〕作可旋转式连接,另一端内装有弹簧〔33〕,通过连接轴〔34〕与后座椅支撑架〔30〕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营西南仪器厂,未经国营西南仪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3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旅行洗妆用品盒
- 下一篇:伪随机自然风电风扇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