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水陆两用脚踏车无效
申请号: | 86205343 | 申请日: | 1986-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5343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2-23 |
发明(设计)人: | 郭之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之中 |
主分类号: | B62K17/00 | 分类号: | B62K17/00;B60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代志晨,刁玉生 |
地址: | 北京市阜成门外甘***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陆 两用 脚踏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两栖车辆技术领域。
普通自行车和三轮脚踏车,只能在陆路行驶无法在水路行驶,为解决在水路行驶问题,有人提出一种水上自行车,该车是在原有自行车两侧加挂与车体平行的两个浮筒,并在脚蹬上安装桨叶,在前轮下部设置舵板,为使自行车在水中不致翻倒,浮筒必须与车体保持较大距离,因而使自行车体积增大,以致在陆路行驶时必须将浮筒拆除,并且前轮上的舵板,脚蹬上的桨叶也必须拆除后才能使自行车恢复陆路行驶。针对上述问题,有人将浮筒与车轮制成一体,即将浮筒制成与车轮直径相仿的圆柱筒,将此筒同心地装在车轮上,制成转动浮筒,并沿浮筒辐射线设置多片桨叶,构成桨轮,为保证水中的稳定性,将自行车改成三轮车,此车虽克服了上述水上自行车的弱点,但因浮筒在行走方向上的断面较大,无论在水中还是在陆地上都将造成较大阻力,而且浮筒在水中旋转也将产生阻力,桨叶出入水面兜水严重,使骑行费力,另外骑乘者的下肢必须浸泡在水中才能骑行,给使用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在水中还是在陆地均能轻便灵活行驶,并能在行驶中自然地完成水路向陆路,或陆路向水路过渡的水陆两用脚踏车。
水陆两用脚踏车,有普通的车轮,车座,并具有一个用在水上的悬浮装置,它是在一条纵向轴线上排列的跨轮浮筒,中段浮筒和与中段浮筒铰接在一起的后段浮筒,并由车架将跨轮浮筒与中段浮筒连成一体,构成流线形船状的悬浮装置,车架前部装有水中推进桨轮,桨轮上装有多片桨叶,桨叶工作表面上有密集排列的多个泄水孔,脚踏传动装置为普通的链轮、链条传动装置,该装置跨装在车架前的管肩与桨轮轴上,即大链轮装在管肩处的曲柄轴上,小飞轮装在桨轮轴上,传动链条装在两轮上。
根据水陆两用脚踏车具体的结构要求,车架中的大梁设计成曲梁,车把设计成Y形把,脚踏传动装置由原来的中轴处移放在前叉管肩处,管肩设有安装曲柄的曲柄轴孔,原中轴孔去消,曲梁与中段浮筒固连,座椅安放在中段浮筒上,中段浮筒具有原脚踏车后叉架的功能,可在中段浮筒上安装后车轮,在座椅后面的中段浮筒上还可设儿童座仓,座仓与仓盖间设有密封机构,防止水流进入浮筒内,为减少陆路行驶的车身长度,提高车辆的机动能力,后段浮筒可以竖直向上折起与中段浮筒连接,为了增加抗风浪能力,中段浮筒的筒体两侧设有充气式平衡浮筒和悬挂平衡浮筒的连杆及连杆座,该连杆还可以做为两车并联的连杆使用。
为了扩大水陆两用脚踏车的用途,中段浮筒上安装的后轮可以换成雪橇板,或冰刀,制成水陆两用雪橇车或冰车,在风力较强地区,还可以在中段浮筒上加置风帆,制成以风为动力的水陆两用车。
根据游览,体育竞赛,民间活动等不同的要求,该车还可以设计成多车串联的龙舟车,或并联一体的游艺车或赛车,或水上救护车等。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水陆两用车相比有如下优点:
1、因采用流线形船状悬浮装置使水中行驶阻力减小,速度快。
2、采用前轮脚踏驱动方式,半躺式蹬踏使车的重心降低,稳定性强。
3、由于车架与悬浮装置溶为一体,并保留车轮的原有性能,在行驶中能自然完成水路与陆路的过渡,因而使用方便机动性强。
4、使用带泄水孔的桨叶,使骑驶轻快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水陆两用脚踏车外观图
图2传动装置安装图
图3桨轮在前叉架上安装图
图4桨轮示意图
图5图4中A-A剖视图
图6桨叶示意图
图7水陆两用脚踏车外观图
图8带有平衡浮筒的水陆两用车俯视图
图9U形桥板
图10跨轮浮筒前视图
图11曲柄轴安装示意图
图12水陆两用雪橇车,后半部视图
图13带有风帆的两用车
图14龙舟式两用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之中,未经郭之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5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准仪方向定位分度盘
- 下一篇:多刃卷笔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