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印制电路用柔性复箔材料新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7102318 | 申请日: | 198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2318A | 公开(公告)日: | 1987-12-23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俊泉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宣***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制电路 柔性 材料 制造 方法 | ||
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绝缘材料专业
迄今,生产印制电路用柔性复箔材料均采用“两步法”。即先制成薄膜材料;然后将薄膜材料进行表面处理,涂上胶粘剂,经烘烤,再复上经过表面处理的并涂有胶粘剂的金属箔,放入压机或复合机中进行热压成型,这种工艺早在七十年代国内外文献就有简要纪载,可参考:
1、对日(佳友电木公司)技术座谈资料,软性和多层印制电路板,一九七五年六月于上海。
2、绝缘材料通讯1983№5~6P93聚酰亚胺薄膜挠性敷铜复合箔。西安绝缘材料厂
3、绝缘材料通讯1984№1聚酰亚胺薄膜金属化处理。航天工业部699厂李亭举
本发明之目的是为了简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1〕 将1摩尔的4,4″=氨基二苯醚和2000克二甲基乙酰胺加入带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和温度计的三颈口瓶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控制温度15~30℃,缓慢加入1.006摩尔的均苯四甲酸二酐,继续搅拌反应1~4小时,取样测粘度达到3~5分钟时止(用4#粘度计25℃±1℃测);然后升温至50~60℃降解,加入1500克甲苯,冷却过滤,制成聚酰亚胺树脂。
将0.035~0.05mm电解粗化铜箔用10~20%重铬酸钾溶液钝化处理3~5分钟并烘干后,用专用上胶设备在粗化面涂上述聚酰亚胺树胺,经65~75℃予烘5~10分钟,80~90℃烘10分钟。同样方法涂4~6遍(视薄膜厚度要求而定);然后经300~310℃高温环化处理,即制成印制电路用柔性复箔(聚酰亚胺薄膜)材料。
〔实施例2〕 将100克聚乙烯醇缩丁醛用900克工业无水酒精溶化,并加入带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和温度计的三颈口瓶中,在搅拌下加入17.65克酚醛树脂溶液(按固体量100%计),然后加入20克环氧树脂和分别占树脂总固体量1~4‰、0.1‰的颜料(如艳兰、艳绿等)及光亮剂,充分搅拌均匀,然后用专用设备或工具涂在0.035~0.05mm铜箔的经阳极氧化处理过的表面,经予烘、高温(150~180℃)烘烤10~15分钟,制成印制电路用柔性复箔材料。
〔参考例〕 将0.035~0.05mm电解粗化铜箔用2~10%丙苯三氮唑水溶液(加少量乙二醇)处理3~5分钟,并烘干后,用专用上胶设备涂4~7遍8112-F级聚脂亚胺漆包线漆(上海开林造漆厂已工业生产),车速5~9米/分,炉温200~230℃,300~340℃烘炉长5米,作成印制电路用柔性复箔(聚脂亚胺薄膜)材料。
本发明与现行生产工艺相比有如下优点:
1、大大简化了生产工序,省去薄膜表面处理及其上胶、烘烤工序和最后的热压复合工序;
2、降低了材料消耗,特别是节省了制造薄膜时铝箔消耗;
3、产品规格不受薄膜的幅宽、长度、厚度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成品的利用率;
4、无须复合机等设备,大大节省了设备投资费用;
5、粗略估计产品成本可以降低2~3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俊泉,未经刘俊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2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式弹子号码按键锁
- 下一篇:甲醇存在时分散型催化剂的裂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