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熔炼还原炼钢法无效
申请号: | 87103881.1 | 申请日: | 1987-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22B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15 |
发明(设计)人: | 尾关昭矢;山田建三;岩崎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钢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1B13/00 | 分类号: | C21B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全菁,吴大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炼 还原 炼钢 | ||
本发明涉及的是熔炼还原炼钢法,特别涉及的是在金属熔液内加进铁矿石和煤,并吹入氧气的方法。
近来,推荐并研制了各种不用高炉,而直接熔炼并还原铁矿石的炼钢方法,以此代替采用高炉和转炉的传统的钢铁冶炼方法。
例如,日本公开特许公报(KOKAI),申请号No16611/81,由美国米德莱克斯公司提出申请,介绍出一种方法,其特征是:
a)把氧化铁粉末与热的还原气体接触,还原成铁金属固体颗粒;
b)把矿物燃料和氧气喷入内有铁水溶池的室内,借此,铁水被熔炼,矿物燃料被气化。在上述室内,气化作用使矿物燃料产生热废气;以及
c)热的废气,经冷却和增温,变成热的还原气。
然而,这种方法包含生产还原铁的过程。由于其设备投资费用昂贵,目前,这种方法很难实现大规模生产。
推荐了另一种方法,其特征是:
a)铁水生产过程没有用预还原炉;以及
b)把铁矿石加进铁水熔池,然后,把铁水还原成钢水。
在这种方法中,铁水熔池还原能力较低,因为铁水熔池中的含碳量为1%或更低一些。因此,加进铁水熔池内的铁矿石,尽管也被熔炼,但是难以顺利地还原。由此可见,这种方法的缺点,不仅在于炉子的生产能力低,而且内壁耐火材料侵蚀严重。那是不经济的。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炼钢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高效率地还原铁矿石,可直接从铁矿石生产钢。
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熔炼还原的炼钢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转炉型的反应器内,制备含碳量为0.05到1.0%的金属熔液。
在金属熔液上,连续地装进铁矿石和煤,同时,以0.05到1.0Nm3/分,T的流量吹入搅拌气体,其中,T代表1吨金属熔液,并向金属熔液吹氧气,使铁矿石还原;以及
把产生的炉渣和钢水倒出。
参照附图,根据下列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和优点就显而易见了。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所使用的装置示意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铁水的含碳量和单位煤耗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图3是按照本发明,铁水的含碳量和二次燃烧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底吹气量与单位煤耗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图5是按照本发明,底吹气量与二次燃烧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图;以及
图6是按照本发明的各种操作结果的曲线图。
现借助于各图进行最佳实例介绍,图1示意性地说明按照本发明的炼钢方法所使用的装置。图1上的数码分别代表,1-顶底复合吹炼转炉型反应器;2-盛在反应器内的金属熔液;3-浮在金属熔液2上的熔渣;4-把高压氧气吹入反应器1内金属溶液2中所用的氧枪;5-把搅拌气吹入金属熔液2的炉底喷嘴;以及6-出钢口。
首先,把从高炉来的铁水装入反应器1。用氧枪4向容器内吹氧,使铁水脱碳以制备出含碳量≤1的金属溶液2,因为,该铁水(作为母液)的含碳量高约4%。在这个步骤之后,用氧枪4继续向金属熔液吹氧,在吹入氧气的同时,连续地把铁矿石,连同熔炼和还原铁矿石所必需数量的煤以及控制炉渣碱度的熔剂一起装进去。此外,在上述装料的同时,从炉底喷嘴5,把搅拌气体吹入金属熔液;并通过氧枪4,向金属熔液吹氧。通过吹氧所产生的钢水和熔渣连续地从出网口6卸出。
在该最佳实例中,用铁水作母金属熔液。然而,当母金属溶液的含碳量为1%或更低一些时,则母金属熔液不需脱碳。在这种情况下,把铁矿石和熔剂加到金属熔液内,并向金属熔液内吹入氧气和搅拌气体。
用铁矿石,还原铁和废钢作为含铁材料。可以用石灰石和白云石作为熔剂。可以用氩,氮,氧和反应器1所产生的工艺废气作搅拌气体。
最好是,连续地或定期地把所产生的金属熔液和熔渣倒出,以使氧枪4的端部和金属熔液水平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通过氧枪4吹入氧气的状态会发生不良的变化,这是因连续地向反应器1内加铁矿石,而铁矿石的熔炼还原使金属熔液的液面不断升高的缘故。
现参照附图,说明针对装入铁矿石和煤为什么要求金属熔液2的含碳量是1%或低一些的理由。
图2示出的是按照本发明操作的试验结果,它表明,单位煤耗与金属熔液中含碳量之间关系的一些变化情况。当含碳量为1%或更低一些时,单位煤耗减少。如果含碳量为0.7%或更低一些,单位煤耗就能减少的更多。这从图3上可明显地看出,图3说明,为了熔炼和还原铁矿石,当底吹氮气量为0.2Nm3/分/吨金属溶液时,二次燃烧率与金属熔液2的含碳量之间关系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钢管株式会社,未经日本钢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38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