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水下淤泥质软基的爆炸处理法无效
申请号: | 87106811 | 申请日: | 1987-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04564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华;顾道良;武可贵;杨振声;高兆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连云港建港指挥部;连云港绵屏磷矿;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化学科研所 | 代理人: | 朱进桂 |
地址: |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淤泥 质软基 爆炸 处理 | ||
一种水下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采用陆上抛填和在水下淤泥质软土地基中埋置炸药控制爆破的方法,使排淤和填石同步进行,被称作爆炸排淤填石法。可广泛的用于港区沉箱、码头、护岸、滑道、围堰以及海上构筑物等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特别涉及到防波堤软土地基的爆炸处理。具有施工成本低、工程质量稳定可靠等优点。
本发明涉及水下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实用于港区沉箱码头、护岸、滑道、围堰以及海上构筑物等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特别涉及到防浪堤软土地基的爆炸处理法。
在淤泥软土地基上修筑防浪堤,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先用挖泥船将淤泥软土地基土层清除,为防止围淤采用水上抛填,在基槽内铺一块石,然后采用陆上抛填,形成达到设计断面要求的防浪堤。该施工方法主要存在清淤断面大,需要挖泥航道和水上抛石,要用挖泥船等大型设备以及挖泥单方成本高等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爆炸法处理淤泥软土地基,使修成后的防浪堤既能长期稳定,同时能减少施工环节,不用价高的水上抛石与特殊大型设备,从而大大降低造价。
本发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采用了爆炸处理水下软土地基的方法,使水下排淤和填石同时完成,因此被称作爆炸排淤填石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首先在施工起始端采用陆上抛填,当抛填体达到工程设计抛填高度时,在抛填体前方软土地基土层的适当位置中,埋置群药包。爆炸后使抛填体向前方塌落,塌落的抛填体将被爆炸扰动的淤泥质软土地基排走,抛填体塌落于硬土层上,形成泥下爆炸“石舌”。然后可重复按照上述方法施工,直至达到工程要求时为止。
附图是本发明的实施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加以详细介绍。本实施中首先采用陆上抛填,使抛填体达到设计抛填高度,形成如附图所示爆前抛填线〔1〕,然后在抛填体前方软土地基中适当位置处理置群药包〔9〕。药包〔9〕到爆前泥石交点〔a〕之间的距离〔C1〕应等于0.4~0.6倍的软土地基土层〔6〕的厚度〔H2〕;药包〔9〕的埋置深度〔W〕应等于0.45~0.55倍的软土地基土层〔6〕的厚度〔H2〕;群药包〔9〕埋置的宽度∑a≤0.8倍的抛石体宽度〔B〕;群药包〔9〕的埋置可采用单排,也可采用双排。在采用单排药包时,装药的线药量q(千克/米)应满足于如下关系:
式中ΔS为单炮石舌进尺量,采用双排药包时,内排线药量q(千克/米)应满足于如下关系:
为了增大“石舌”〔4〕进尺长度埋置外排药包,内外排药包排距一般为3~4米。外药包线药量为内排药包线药量的1/3~1/2。软土地基土层上水层〔5〕水深〔H1〕一般为0.4~0.6倍软土地基土层厚度〔H2〕。
本发明与目前施工中采用的挖泥船方法相比,因采用了爆炸排淤填石,既保证了基础稳定性,又使成本降低(30~60%)以上,同时取消了水上抛填,从而使抛填费用降低,施工方法简便易行。
现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用于筑造防波堤的一个实施例:现场条件水深H1=3.5,软土层厚度H2=7.0米,工程要求堤宽为9.6米,实施中采用双排布药,药包〔9〕埋置深度W=4.5米,药包〔9〕到泥石交点〔a〕的距离为4米,内排药包线药量q=49.2千克/米,内外排药包排距3.5米。施爆后“石舌”进尺量为3.0米。附图中〔2〕是爆后塌落线,〔3〕是下一次爆前抛填线,〔7〕是硬土层,〔10〕是下一次药包埋置点,〔11〕为堤纵向,〔12〕为前一炮石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连云港建港指挥部;连云港绵屏磷矿;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连云港建港指挥部;连云港绵屏磷矿;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6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快速测定水中有害金属铜检测管
- 下一篇:空心筒拱屋顶及其高支点抗推力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