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稠酒防沉淀、防腐装瓶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87107684.5 | 申请日: | 1987-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16B | 公开(公告)日: | 199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五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五岭;空军领航学院唐都黄桂饮料稠酒厂 |
主分类号: | C12H1/00 | 分类号: | C12H1/00;B65B55/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郝晓锋,王明轩 |
地址: |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稠酒防 沉淀 防腐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属于一种防止低浓度酒精,乳状发酵饮料变腐、沉淀的装瓶生产工艺。
长期以来,传统发酵饮料稠酒的生产一直沿用古老的生产工艺,由于防腐、沉淀等问题,不能装瓶、保藏、运输、进行工业化生产,只能以作坊式在当地生产少量产品,当天销售。自六十年代以来开展的对稠酒装瓶生产工艺研究,上述问题仍未能解决,因而,至今这一古老的传统饮料仍未能得到开发、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如附图所示的工艺流程实现的。
在上述流程中,其中由原料浸泡到发酵成酒酿为传统工艺,发酵后的成熟酒酿经加水过滤形成酒液。酒液经胶体磨处理成为乳状液体后,再与辅料经溶解后形成的胶体溶液混合,经均质等步骤,最后装瓶、灭菌后成为成品为本发明所在。其具体实施如下:
经发酵成熟的酒酿需与水按1∶1[重量单位]的比例混合浸泡1小时。混合用水需经水质净化器,离子交换净化器处理、紫外线灭菌后方可投入使用。浸泡后的酒酿采用压榨过滤,或板框过滤,加压过滤等方法,这样可将大量不溶性颗粒物质除掉。过滤所得的酒液经胶体磨处理2-4次,使溶液颗粒达到2微米-10微米的范围,此时,酒液成为乳状液体。处理后的酒液与由辅料形成的胶体溶液混合。辅料由琼脂和海藻酸钠混合而成,其中琼脂用量为成品酒量的0.01-0.1%,海藻酸钠为成品酒量的0.1-0.5%。琼脂在70-80℃的热水中浸泡1小时后加热使其完全溶解。海藻酸钠用70-80℃的热水浸泡半小时。辅料所用水量与酒酿量比例为1∶1[重量单位]。将上述两种添加剂混合后,用胶体磨处理,形成胶体溶液。将酒液与辅料胶体溶液混合。混合时两种液体的温度必须控制,其中,酒液的温度需控制在30-50℃范围内,辅料胶体溶液的温度需控制在50-80℃范围内。混合时操作是将酒液向辅料胶体溶液的容器内添加、并搅拌15-20分钟,搅拌温度为40-60℃。混合搅拌时采用封闭式带有搅拌器的不锈钢容器效果最好,混合后的液体在均质机内均质15-20分钟,温度控制在40-60℃。至此,即制成可装瓶的稠酒。其外观为白色乳状液体。装瓶前、瓶子需严格消毒后方可使用。成品适用于瓶装和罐装,现有的普通饮料的装瓶、装罐生产线即可满足要求。成品装瓶后需常规灭菌,灭菌温度控制在70-100℃范围内,时间为20-50分钟。灭菌后成品自然冷却或喷淋冷却使其温度降至室温。至此,稠酒瓶装生产工艺全部完成。
附图为该工艺的流程图。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适当的工艺和加入辅料,使按传统工艺生产的稠酒在装瓶生产时,消除了沉淀现象,解决了稠酒工艺工业化生产的关健问题。在采用该工艺时,由于注意对添加物质成份、性质的选择,对最终产品的质量、风味没有影响。按稠酒自身性质选择的灭菌方式、温度、时间,抑制了成品的变腐,达到了成品保藏、运输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五岭;空军领航学院唐都黄桂饮料稠酒厂,未经陈五岭;空军领航学院唐都黄桂饮料稠酒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76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锁定和分配结构的可压缩的中空制品
- 下一篇:一种由石膏生产硫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