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棉籽脱绒成套设备无效
申请号: | 87208840 | 申请日: | 198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8840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湘生;贺德秋;李辉军;李浩;吴星章;申毅力;刘建国;章昌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冯卫平 |
地址: |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棉籽 成套设备 | ||
本实用新型与棉籽的脱绒有关,特别是涉及棉籽的泡沫酸或稀硫酸脱绒设备。
在棉籽的化学脱绒工艺中,主要有浓硫酸脱绒、干酸脱绒、稀硫酸脱绒和泡沫酸脱绒。通常的方法是由相应的专用设备把不同浓度的硫酸喷洒到需要脱绒的棉籽上,然后进行烘干、摩擦处理,脱去短绒。在上述脱绒方法中,重要的一点即:在不伤害棉种的情况下,将其短绒脱去。目前,人们已熟知的是,对于做种子用的棉籽,若不脱去牢固地附着在棉籽上的短绒,不仅不利于自动播种机的机械化作业,而且,短绒中所带的病菌,会影响棉种的发芽率和增加苗期发病率。要实现上述目的,过去陈旧的机械式脱绒方式早已被淘汰,随之相继出现的是如上所述的四种酸式脱绒方法及其相应的设备。在1981年,以美国专利号4259764所公开的棉籽泡沫酸脱绒设备,为棉籽的脱绒加工提供了一种更为先进的手段(目前,在我国稀硫酸和泡沫酸脱绒均为推广工艺)。它与其它三种酸式脱绒工艺相比,具有节约硫酸、对棉籽损伤小、对环境污染小、能耗少等优点。该设备的工作过程是:通过一个定量喂入装置[1],使棉籽经过火焰烧绒器的火焰区,将棉籽上较长的棉绒和混杂在棉籽中的杂草、枝叶烧掉,即先以火焰烧绒加筛理的方式对棉籽作预清理,随后将棉籽送入洒注-搅拌机[9],经预清理后的棉籽由洒注-搅拌机[9]的螺旋搅拌龙[20]对棉籽进行搅拌并使其向前移动,与此同时,位于螺旋搅龙[20]上方,纵贯其全长上有一个带有许多个喷头的洒注装置,朝边向前移动边受到搅拌的棉籽洒注泡沫酸,棉籽从洒注-搅拌机[9]出来后,便进入烘干-摩擦联合装置,在该装置内棉籽得到干燥处理,促使酸解后的短绒尽快脆化,同时伴以碰撞、摩擦使短绒从棉籽上剥落下来并被抽风机带入集绒箱,而脱去短绒的棉籽(也称光籽),则被送入清除棉籽表面硫酸的装置。泡沫酸是通过几个计量泵按一定比例用硫酸、水、发泡剂配制而成,经注入压缩空气后送到起泡罐发泡。并由洒注装置将泡沫酸洒在处于搅拌状态下的棉籽上。美国专利号4259764所公开的设备,主要是一种适应机摘棉、并经轧花处理(一般不作剥绒处理)后,便直接送入该设备作脱绒处理的设备。由于机摘棉所带的杂草、枝叶较多,此外,进入该设备的棉籽难免还带有一些长纤维,因而在其脱绒设备的前端,采用了火焰烧绒器,来对待脱绒棉籽进行预清理。由此所引起的问题是:1.经火焰烧绒后的棉籽表面,有一层阻碍酸对棉绒的润湿和酸解的焦结层,为了剥去焦结层,在酸解前,增设了震动筛,其结果是增加了能耗和环境噪声;2.为了排除焦结层对酸解作用的影响,不得不加大泡沫酸的含酸量和/或洒注的流量,在洒注-搅拌机[9]的结构上,洒注喷头纵贯其全长,甚至采用两级洒注-搅拌装置,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让棉籽的短绒得到充分的酸解,显然,在棉籽即将离开洒注-搅拌机[9]时,还在不断地洒注泡沫酸并无多大实际意义,且过量或过长时间地对棉籽用酸又会给其后的烘干、中和带来不便,同时,也增加了硫酸从有裂痕的棉籽壳处浸入其内,而致使其成为不会发芽的死籽的可能性;3.棉绒是重要的化工、纺织原料,烧掉的短绒仍有利用价值。从我国目前引进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用户也正为上述问题而一筹莫展。
本实用新型任务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符合我国国情,适用于手摘棉脱绒的、且更为经济合理的成套设备。
本实用新型特征是:包括使需要脱绒的棉籽沿加工路线不停地运动的装置,使硫酸按预定浓度生成泡沫酸或配制稀硫酸的装置,在棉籽加工路线上,设有将泡沫酸或稀硫酸均匀分布在棉籽上的装置,脱除棉籽短绒的烘干-摩擦联合装置[28,29],清除附着在棉籽表面硫酸的装置。
从本成套设备所含主要技术要素的组合方式上不难看出,省去了已有技术中的火焰烧绒器和震动筛。由此所产生的效果是:1.由于棉籽上没有经火焰烧绒所带来的焦结层,因而有利于硫酸对棉绒的润湿和酸解,并可以减少泡沫酸或稀硫酸的含酸量和/或向棉籽上洒注的流量,从而节省了硫酸,降低了硫酸损伤棉籽的威胁;2.省去了震动筛,相应降低了能耗、减小了环境噪声;3.向棉籽洒注泡沫酸或稀硫酸的喷头[86]只需设在洒注-搅拌机[9]的棉籽入口端或前半部分;4.更有利于后序设备的烘干、中和作业,节省了材料及厂房占地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机械研究所,未经湖北省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8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