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车辆救陷垫无效
申请号: | 87216523 | 申请日: | 198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6523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康同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同尧 |
主分类号: | B60C27/20 | 分类号: | B60C27/2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合印 |
地址: | 河北省保定市七***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救陷垫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陷入泥泞坑后,自救用的车辆救陷垫。
各种车辆在泥泞路和疏软地上行驶,陷入泥泞坑后,由于车轮的打滑和空转,常使车辆不能驾驶使用。目前还是采取在坑中垫石头等物品,或者用其它车辆牵引,将陷车拖出。其缺点在于:当垫的石头等物品不合适,或者根本找不到可垫物,又没有其它牵引车辆牵引时,陷车就无法驾驶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当车辆陷入泥泞坑、疏软地后,不需要到处找石头等可垫物品,也不用其它牵引车辆拖救,就能有效地使陷车进行自救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用紧固件和连接带将宽度为50-150毫米,长度大于使用车辆一侧轮宽的防滑板,按0.25-1倍使用车胎接地长度的间距组装;或者用聚氨酯材料,将宽度为50-150毫米,长度大于使用车辆一侧轮宽的防滑板,按0.25-1倍使用车胎接地长度的间距和连接带整体铸出。装配或铸时,将防滑板放在一边,将连接带放在另一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使用方法,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装配式车辆救陷垫的侧视图;图2是装配式车辆救陷垫的俯视图;图3是装配式车辆救陷垫的紧固件装配剖视图;图4是浇铸式车辆救陷垫的侧视图;图5是浇铸式车辆救陷垫的俯视图;图6是浇铸式车辆救陷垫的防滑刺的浇铸剖视图。
图中标号1(1′)为防滑板、2(2′)为连接带、3为紧固件,3′为防滑刺、4为绳索、5为联接钩、6为联接孔。
下面结合图示,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细节及其使用方法。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是15吨汽车用的装配式车辆救陷垫。是由5块聚氨酯材料做的防滑板1,其长×宽×厚为600×100×10毫米,3条橡胶板1130做的连接带2,其长×宽×厚为1400×100×6毫米,紧固件3由M8×50的螺钉将头部制尖、加垫圈和螺母组成将防滑板按100的间距排列,分别将螺钉套上一个垫圈装入防滑板1和连接带,再装一个垫圈、并用螺母紧固。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的是15吨汽车用的浇铸式车辆救陷垫。是用聚氨酯材料将600×100×10毫米的防滑板1′按100毫米间距排列,与600×1400×6毫米的整体连接带2′铸为一体,并将防滑刺3′的尖头向连接带2′铸入防滑板1′中。
在救陷垫一头的防滑板中部装有φ8的尼龙绳4,其长度为3米,尼龙绳的两边开有联接孔6,与之对应,在救陷垫的另一头,装有2个联接钩5。使联接钩与联接孔装配后的两防滑板间距为100毫米。
各种车辆按最大车胎接地长度和车辆单侧最大轮外边宽度,配备不同规格的车辆救陷垫。平时可用尼龙绳将救陷垫卷成捆,随车携带。当汽车陷入泥泞坑或疏软沙土地内不能行驶时,将本车辆救陷垫的防滑钉向下,铺在被陷车轮的前沿下,如果长度不够时,可以通过联接钩和联接孔,将数个车辆防陷垫联为一体,将每块车辆救陷垫上的尼龙绳,捆在车辆的尾部。开动汽车,使车轮胎向前转动,即可驶出陷坑,达到自救。车辆继续向前开动,就可以通过尼龙绳将车辆救陷垫分别从陷坑的泥中拉出。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说的车辆救陷垫,在没有其它牵引车辆和找不到合适的可垫物时,陷车也能达到自救,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成捆后的体积不大于φ0.3×0.5米,重量不大于10公斤,携带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同尧,未经康同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6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