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列车的制动方式和列车紧急避险制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102113.X | 申请日: | 1988-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30A | 公开(公告)日: | 198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唐矿生;唐明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矿生;唐明章 |
主分类号: | B61H7/12 | 分类号: | B61H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制动 方式 紧急 避险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列车制动方式和列车制动装置,更具体地说,是属于铁路列车在遇到险情时用的,防止发生事故的制动方式及其采用此方式制动的紧急避险制动装置。
现有的列车在制动方式上,是靠闸瓦与车轮之间产生的摩擦力,间接地转化成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力,来对列车进行制动的。闸瓦对列车的制动或者制动缓解,是由机车上的风泵通过风管、副风缸、三通阀、制动缸、制动勾贝、压棒、水平杠杆、上拉条等等设备所起的传动作用来实现的,它们共同组成了列车的制动系统。由于上述制动系统的制动方式是单一性的,因此当急驶的满载负荷的列车需要停车时,其刹车距离一般在800米左右。这么长的刹车距离,对正常运行的列车来讲,是可以保证安全的。但是,一旦当急驶的满载负荷的列车突然遇到险情,比如遇到迎面有其它列车驶来、遇到塌方、遇到障碍物、遇到地震、以及遇到其它必须立即停车的情况时,800米左右的刹车距离,对保证列车的安全来讲,显然是十分不利的,很容易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到巨大的损失。
本人经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终于和自己的父亲一道完成了本发明。本人经过实际调查,以及到中国专利局专利文献服务中心查新,认为本发明可以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列车在遇到险情时用的,防止发生事故的制动方式及其采用此方式制动的紧急避险制动装置。
本发明的主要构思是:在保持铁路列车现有的制动方式及其制动系统前提下,充分利用车箱或车皮底梁下面的空间,再增加一套采用新制动方式的新的制动系统。
列车的新制动系统在制动方式上,是靠列车紧急避险制动装置直接摩擦铁轨,从而直接产生阻止列车前进的摩擦力,来对列车进行制动的。列车紧急避险制动装置对列车的制动或者制动缓解,同样是由机车上的风泵通过风管、副风缸、三通阀、制动缸、制动勾贝、压棒、水平杠杆、上拉条等等设备所起的传动作用来实现的,它们共同组成了列车的新的制动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列车现有的制动系统与本发明所讲的新的制动系统,应该是两套相互独立的系统,它们的操纵也应该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列车在正常运行时,只需要使用现有的制动方式及其制动系统即可。一旦当满载负荷的列车在前进过程中突然遇到险情时,新的制动系统和列车现有的制动系统,可以同时对列车发挥两种不同方式的制动作用。
本发明所构成的新的制动系统,再结合上列车现有的制动系统,由于其综合制动作用可以大大缩短列车刹车距离,所以当急驶的列车突然遇到险情时,能够使列车迅速停车,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的损失。
下面将根据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给出具体的实施例。
图1是列车紧急避险制动装置在车箱或车皮底梁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船形闸瓦的正视图。
图3是船形闸瓦的上视图。
图4是船形闸瓦的左视图。
参照图1。列车紧急避险制动装置
在组成上,主要由船形闸瓦〔1〕、闸瓦连接杆〔2〕、固定保护套〔3〕和曲臂杠杆〔4〕组成。其中,在固定保护套〔3〕的固定架〔5〕上,有一根供曲臂杠杆〔4〕旋转的转轴〔6〕。
在连接上,固定保护套〔3〕用螺栓〔7〕安装在车箱或车皮的底梁〔8〕上。曲臂杠杆〔4〕安装在转轴〔6〕上,它的一头用螺栓〔9〕连接在上拉条〔10〕上,它的另一头用螺栓〔11〕连接在闸瓦连接杆〔2〕上。闸瓦连接杆〔2〕装插在固定保护套〔3〕中,它的另一头用螺栓〔12〕安装着船形闸瓦〔1〕。
在工作原理上,上拉条〔10〕的运动通过曲臂杠杆〔4〕和闸瓦连接杆〔2〕,既可使船形闸瓦〔1〕压在铁轨上,从而产生阻止列车前进的摩擦力,来对列车进行制动,也可使已经压在铁轨上的船形闸瓦〔1〕提离铁轨,而达到对列车的制动缓解。
参照图2、图3、图4。
船形闸瓦〔1〕上与铁轨接触的摩擦面〔13〕,其宽度应和铁轨面的宽度相匹配。在摩擦面〔13〕的边缘有一条向下的突起〔14〕(相当于车轮边缘的环状突起)。在摩擦面〔13〕的两头是向上的翘起〔15〕。在船形闸瓦〔1〕上,有并列的两个螺栓孔〔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矿生;唐明章,未经唐矿生;唐明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21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辆的高效传动系统
- 下一篇:同轴双联齿轮减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