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直接法制饴糖或高麦芽糖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8102969.6 | 申请日: | 198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13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崴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崴 |
主分类号: | C13K1/06 | 分类号: | C13K1/06;C12P19/24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贰群 |
地址: | 河北省保定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直接 法制 饴糖 麦芽糖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收获农产品的加工,具体说是用玉米制取饴糖、高麦芽糖的方法,可用于葡萄糖或果葡糖浆的制取。
以往用玉米制取饴糖或高麦芽糖的方法是:玉米筛洗去杂质→浸泡72小时→分离胚芽→玉米颗粒砂轮磨→脱水→干燥→加保护剂调乳→糊化→液化→过滤(制饴糖或高麦芽糖)。该种工艺生产周期较长、成本较高、效益低,其应用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是大大缩短其生产周期,减少设备,降低成本,提高淀粉利用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玉米或大米去杂质处理(如水洗除泥砂,磁选去掉铁质等,通过喷淋或清洗使其润湿)→去掉玉米胚芽(可用各种胚芽分离装置)→将玉米颗粒粉碎磨成粉(可过筛使其均匀一致)→使面粉在处理池或槽内用去离子水浸泡一定时间→再用碱性(如NaOH、Na2CO3等)次氯酸钙水溶液调pH值到碱性,或用酸(如盐酸、硫酸等)调pH值至酸性→搅拌,并使面粉静置沉淀,放出上清液,并水洗沉淀至中性→然后加Na离子保护剂(如CaCl2、NaCl、CaSO4、Na2SO4等)和去离子水调乳,当面粉乳浓度为百分比浓度34-40%时,保护剂加入量为3×10-4-1.0×10-4克分子浓度较好→进行糊化、液化、过滤制成。饴糖经糖化等可制葡萄糖和果葡糖浆。
为了增加面粉流动性,确保糊化充分进行,缩短糊化时间,在调乳时最好加入淀粉酶,其加入量为全过程中淀粉酶总加入量的1/3-1/4,同时在调乳和糊化之间增加升温75-98℃,并保温一定时间的预液化工序。
制取果葡糖浆的方法是,先经面粉处理(去杂质→浸泡→去胚芽→砂轮磨→脱水→干燥或去杂质→润湿→去胚芽→浸泡→调pH值→水洗至中性),再调乳、糊化、液化、过滤、糖化、脱色、过滤,离交、异构、脱色、过滤、离交、浓缩而成,在过滤工序之前最好加入胶凝剂(如皂土,主要成分硅酸铝、Na2CO3,Na2SO4,铝酸钠等,加入一种或几种,和/或用等电点原理用酸调pH值到酸性,搅拌静置,使胶体沉降,最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此处的酸可用硫酸或盐酸等。
用玉米(或大米等,大米含蛋白质较少)制取蛋白质的方法是将玉米分离胚芽,将胚芽炸油后的油饼粉碎,浸泡,(或将玉米面浸泡后的残液收集起来)调pH值为碱性,去渣后,用酸(如盐酸、硫酸或醋酸等)调pH值至酸性体发生蛋白质沉降,脱水得到蛋白质粉。
本发明大大缩短了用粮食制取营养基(如饴糖、高麦芽糖、葡萄糖或果葡糖浆)的生产周期,减少了设备,降低了成本,同时可用玉米直接提取蛋白质,提高了玉米或大米等的利用率和实用价值。
以下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一、玉米及玉米粉处理
1.玉米经振动筛筛除机械杂质;
2.过筛后的玉米进行清洗;
3.经清洗的玉米淋干分离胚芽,胚芽供榨油,玉米粒进行粉碎,过28-60目筛;
4.面粉预处理;
将面粉用去离子水浸泡2小时,然后加入一定量碱性次氯碱钙溶液,使之搅拌2小时,然后静置沉淀约6小时,放出上清液,然后进行洗涤,约洗三至四次,洗至pH7为止,每次加去离子水洗涤,经充分搅拌、静置沉降6小时(面粉沉淀后),放出上清液。
一、制糖
(一)、调乳
面粉乳浓度一般为波美20-23度。面粉食量约30-40%,用去离子水调乳。
调乳同时加入:Ca#、Na+等离子作为保护剂,加Ca#离子浓度为3×10-4M。
添加方法:CaCl2用去离子水溶解(浓度约10%,缓缓滴加并强烈搅拌,pH达6.9即可。
(二)、液化
1.液化方法;
1)、预液化:按上述方法调乳后,即可加入计算用酶量的1/3-1/4的α-淀粉酶,然后升温预液化,同时进行搅拌,当温度达到80°时保温一定时间。
2)、糊化:经预液化面粉乳流动性好,易搅拌不结块,在2.8kg/cm2压力下保压5-8分钟糊化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崴,未经王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29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面绘画技法及双面绘工艺品
- 下一篇:带覆层光纤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