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NPN型硅台面高反压管生产中的扩镓工艺无效
申请号: | 88105238.8 | 申请日: | 198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32B | 公开(公告)日: | 1991-03-06 |
发明(设计)人: | 林玉松;李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1/223 | 分类号: | H01L21/223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高等院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崔日新,李荣升 |
地址: |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pn 台面 高反压管 生产 中的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NPN型硅台面高反压管生产工艺。
在NPN型硅台面高反压管的生产中,P型基区杂质源的不同选择,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工艺流程。目前生产NPN型硅台面高反压管,最通用的P型杂质是硼和铝。因此,形成了以扩硼或扩硼铝为特点的工艺流程。扩硼工艺,虽然工艺简单,但生产周期长,产品的耐压特性差。而以硼铝结合使用形成P型基区的涂层硼铝扩散工艺,虽然产品耐压特性好,但由于先涂层扩铝,后抛光扩硼,基区宽度因机械抛光难以控制,偏差大(约在3~15μm左右),产品电参数分散性大,参数性能不理想,工艺过程繁杂,耗费化学药品多,生产周期长。
本发明针对已有生产工艺的不足之处,提供一条采用镓为P型基区杂质源,形成以扩镓为特点的工艺流程。这种工艺过程简单,弥补了上述两种工艺的不足。产品耐压特性高于扩硼工艺,电参数特性又优于涂层硼铝扩散工艺。尤为突出的是电参数一致性好。
本发明的构思是,根据镓的性能和产品设计要求形成的工艺流程为:磨片抛光→氧化→基区镓扩散→一次光刻→发射区磷扩散→补镓→以后同常规工艺。
氧化:根据镓在氧化硅(Sio2)中的扩散比在硅中快得多(1200℃时,Dsio2=1.0×10-9厘米2/秒,Dsi=1.5×10-12厘米2/秒,前者为后者的600倍以上)以及镓与硅在扩散温度范围内很易产生合金点的情况。本发明采用先氧化后扩镓,利用氧化层保护扩散,既有利于杂质在硅中均匀分布,又可杜绝合金点的产生,还可以减少有害杂质的沾污。同时,氧化膜又可直接用作发射区磷扩散的掩蔽层。
镓扩散:为保证产品的耐高压和大电流输出特性,根据镓扩散可以灵活地控制在不同的浓度范围内,本发明摸拟涂层硼铝扩散工艺,采用先低浓度镓掺杂,结深推移,后表面高浓度镓掺杂,且两者在同一炉内连续完成,以形成P型基区。本发明的设计要求:低浓度镓掺杂时扩散薄层电阻(Rs)控制在150左右。经过恒温结深推移,控制结深在35~38μm左右。表面高浓度镓掺杂时,使扩散薄层电阻Rs控制在30~45范围内,高浓度层深度为12~15μm,总基区结深在35~40μm范围内。
补镓:带有氧化层的扩镓硅片,经过一次光刻后再进行发射区磷扩散。在发射区磷扩散再分布(二次氧化)过程中,基区表面的部分镓原子又可以穿过氧化层进行反扩散而损失掉,使基区表面杂质浓度降低(45<Rs<100)。在产品性能上造成小电流下放大系数hFE较正常产品小。同时,若 hFE是随集电极电流Ic增大而增大的,经过结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产品的集电极-发射极击穿电压BVceo出现负阻现象,负阻区随材料及工艺情况不同而不等。因此,在磷扩散再分布后进行低温短时间补镓,以补偿氧化过程中损失掉的部分镓原子,从而使小电流下hFE及BVceo的负阻现象得到改善。
本发明工艺参数及工艺条件如下:
1、氧化:氧化硅层的厚度为10000~15000埃,氧化方式不限。
2、基区镓扩散:
(1)、工艺参数:低浓度镓掺杂Rs为130~170。恒温扩散后结深Xj为35~38μm左右。高浓度镓掺杂Rs为30~45。总结深35~40μm。
(2)、工艺条件:低浓度镓掺杂:硅片温度为1200~1240℃,镓源温度920-930℃,H2流量80ml/分,水温20℃,H2浸入水的深度2cm处,源量(Ga2o3)为1g,通源时间60~90分钟。结深推移:片温为1240℃,N2流量70ml/分(以维持石英管内为正压即可),扩散时间:材料电阻率ρ2-4的23~25小时,ρ8-12的13-15小时,ρ20~40的12~14小时,ρ40~60的11~13小时。高浓度镓掺杂:硅片温度为1240℃,镓源温度1050~1060℃,H2流量80ml/分,水温20℃,H2浸入水深5mm处,Ga2O3量利用低镓掺杂时的剩源即可(约0.8~0.9g),通源时间60~90分钟。
3、光刻:光刻胶及工艺同常规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师范大学,未经山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52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幅式立体声接收机中的可控混合
- 下一篇:水稻种子催芽改进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