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极浅海两栖运输车无效
申请号: | 88203092 | 申请日: | 198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88203092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黄远生;宗国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电部郑州机械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志俭 |
地址: |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浅海 两栖 运输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极浅海两栖运输车,属工程机械类。本车广泛用于极浅海、湖泊、小河以及水深不超过两米的工况地带,作运输车使用。
沿海岸线2米水深以内地带统称为极浅海地带。极浅海、湖泊、小河以及水深不超过两米的工况特点是,即有边缘地形的特点,又具有浅海水深的特点,即有沼泽、软地、湿地,同时还具有海浪、潮夕,海风的出现。超过2米水深,可使用各种船只作运输,特别是气垫船的使用,使其成为有可能两栖运输,但是气垫船造价昂贵,维护复杂,一时还难普及,也不是任何地方都便于使用,尤其目前我国国情更是如此。而一般用于沼泽,海涂,湿地路面使用的两栖行走机构,应用到水深2米作业受到了一定条件的限制。如常用的浮箱履带行走机构,螺旋滚筒行走机构,充气大轮胎行走机构,轮履式行走机构等,这类行走机构应用到有水深时都利用本身机构设置能产生浮力,机器在水中浮起,再使用划水机构,或推水机构而达到在水中行走之目的,因此,这类行走机构在水中行走的速度是缓慢的牵行力是小的,如遇风、浪、水流等附加因素则有不能行走之可能。以浮箱履带行走机构为例,它在水中行走的速度是陆地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在水流流速超过0.4M3/秒,浪高大于0.5米,风力大于5~6级的情况下就不能行走,甚至有被冲走、翻倒之可能,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这类行走机构在机器本身设置一种桩杆机构,一旦遇到这种工况,将桩杆插向水中,而保持机器的平稳性,这种附加机构虽然能解决一时之危难,但给机器本身带来了功率的消耗、结构的增大、能耗之增加。而在极浅海带这种风、浪、潮夕交加的气候是经常发生的,因为运输问题的解决不好,以及机器设计的不完善,目前极浅海工作只能是在天气变化的空隙工作,或是短暂工作之后,立即返回基地,物资运输更是如此,这种状态急待解决,急需一种全天候的运输车,以及其它作业机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建设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新设计机器,能够行驶在极浅海工况不受风、浪、潮夕影响,两栖式,自由出入陆地及极浅海的全天候的自行式运输机器。
由两栖行走机构,动力部分,浮台升降机构,液压系统,贮水排水机构,操纵部分等所组成的极浅海两栖运输车,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极浅海两栖运输车示意图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极浅海两栖运输车示意图左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极浅海两栖运输车绞接车示意图正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浮箱履带两栖行走机构。平台(12)安装在左右浮箱(11)上,平台(12)上装有4个伸缩油缸(7),伸缩油缸(7)的数量由运输车承载能力决定,也可以是2个缸,安装位置可以是图示位置,卧式安置,也可以是在支柱(3)下方,立式安置。油缸活塞杆(13)前端与支柱通过铰接到浮台(1)上,下方铰接到平台(12)下方,浮台(1)本身设计具有浮力,可在水深超过2米工况下,如大浪涌来时,海水深度超过2米将淹没机器时,它能将全机浮起,漂浮在海面上,涌浪下去机器再恢复到原来着底装况。浮台(1)上有驾驶室(9),集中操纵全机,并有超声波测水深装置,还有液压系统(14),发动机(2)。
本实用新型的浮箱(11)区别于一般两栖行走机构采用的浮箱,箱体本身是全密封隔舵式的,但可以通过贮水排水泵(10)向浮箱体内贮水及排水,从而使浮箱达到沉底及浮起的需要。本机的驱动可以是机械式的,但机构复杂,也可以是全液压的。如采用全液压式,机构简单,操作灵活,这时发动机(2)高速旋转,通过分动箱,一根输出轴带动液压系统(14)中液压泵,通过液压柜向全机提供高压动力油,从而传递动作指令,一路油驱动液压马达(4),经链条传到浮箱上链轮(15),带动装有履带瓦的履带链(6),沿左右浮箱上的导轨转动,履带瓦接地部分与地作用产生推力,使左右浮箱(11)向前,向后移动,而达到行走目的。
本机行驶在陆地面时,油缸(7)的活塞杆(13)在液压油作用下回缩,各铰链部位灵活转动,支柱(3)倾斜,浮台(1)下降到最低点,整机高度降低,提高了全机稳定性,此时即可行驶在一般两栖行走机构可以行驶的路面,机器出水面同时将浮箱体内的贮水排掉,增加全机的浮力,减轻机重,充分发挥动力的功率,提高通过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电部郑州机械设计研究所,未经水电部郑州机械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夜间会车灯光自动控制器
- 下一篇:无烟重油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