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客车用空调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9103889.2 | 申请日: | 1989-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73C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贤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贤政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F24F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长安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车 空调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车用空调装置,具体地说涉及客车用空调装置。
一种客车空调装置,系与客车之空调有关,更详细地说,系指一种其主要构造包括二注塑成型之上、下外壳,二部马达,四个圆筒形风扇,二部蒸发器及覆盖以绝热材料的致冷剂的循环管道、二个膨胀阀等之客车用空调装置。
按一般之客车用空调装置,主要均采用二截式,即各马达并不组合为一体,而且风箱分开,故一部马达仅配设一个风扇及一个风箱,为使车厢内之冷气能均匀扩散,必须装设二至三个同样之独立式空调系统,一方面安装繁琐,另一方面耗电且风力不足,往往影响行车马力,不合经济效益原则。为此,本发明人进行研究并改良设计,终于研究开发此一客车用空调装置,其效用正足以解决传统空调装置之缺点。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用空调装置,其各马达均带动二圆筒形风扇旋转,并同向吹向蒸发器,由风箱口排出,且风扇与另一马达之反向旋转风扇彼此之间产生谐调之效果,使其吸取之风量特强,是目前一般之独立式客车用空调装置所无法比拟。
本发明之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用空调装置,该装置是装设于十字型之外壳内(请参阅图三),以便在冷空气由风箱口排出时,可沿着十字型外壳向两侧延伸的出口分散排出,以达到均匀而最有效率之冷空气调节作用,使驾驶座及后面之车厢均能共同享受冷空气。
本发明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用空调装置,该装置是以二风箱组合为一体的方式,利用谐调之效应,达到省电及强风力之效果。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用空调装置,其中该装置的构造为集中组合式,容易安装,节省空间及材料。
因此,本发明之客车用空调装置主要包含二部马达,该两部马达彼此反向放置,并且各马达转轴之两端均套设一风扇,风扇形如圆筒,于旋转时,其圆筒之圆形开口乃具吸力(内部呈真空),二风扇组合时,其吸力增强,并产生谐调之效果,从而增加各风扇之吸力,增大风量,由于马达可同时带动二风扇旋转,因而可以省电。
二个注塑成型之外壳分成上、下组合件,该上、下组合件之中央凸起部分之两个小半圆筒状用来承载马达,四大半圆筒状为圆筒形风扇的保护罩,另两端之长方形壳体(风箱)则可作安装蒸发器之位置,其前后左右互相对称,而上壳两端略呈倾斜状,下壳两端则为水平面,以便水平放置。
本发明之主要冷却原理如下:蒸发器之上顶和下底与外壳接触界面间,分别用保丽龙垫板及海绵垫板隔开,保护蒸发器之散热片避免受压变形,并减少其间的空隙以缓冲或降低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蒸发器本身由铝合金制成的散热片、致冷剂的循环管道及二块固定板组合而成。上部设致冷剂之入口管,下部为致冷剂之出口管。入口管处配设膨胀阀,使高压之致冷剂经膨胀阀后转为低压状态。于是,在蒸发器中的致冷剂沸点下降(一般为0℃以下)。该致冷剂在与较高温之空气接触时,通过热传导作用,吸收空气之热量而蒸发。而空气本身,经由风扇之旋转,由侧面被风扇吸入并吹向蒸发器时,与致冷剂的循环管道及散热片接触,通过热传导作用将热传向致冷剂,而使本身温度急速下降,成为冷空气,排出风箱口。
为了详细了解本发明之构造内容及特征,兹附以图示暨说明如后:
图1为本发明之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之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之实施示意图。
图1、3和3中:
(1)…塑胶上壳 (22)…插槽
(2)…塑胶下壳 (23)…中间承面
(3)…马达 (24)…凹形固定杆
(4)…圆筒形风扇 (25)…组合线
(5)…蒸发器 (30)…软木垫
(6)…膨胀阀 (31)…主轴
(7)…入口管 (41)…弧形叶片
(8)…出口管 (42)…加强面
(9)…T形槽托板 (43)…铁线
(10)…保丽龙垫 (51)…固定板
(11)…风箱壳 (52)…散热片
(12)…插片 (53)…致冷剂的循环管道
(13)…马达承座 (22)…挡片
(14)…肋缘 (80)…绝热材料
(15)…风扇保护壳 (110)…风箱出口
(16)…弧面 (A)…装设处
(17)…半圆形凸缘 (B)…空气入口
(18)…中间压持面 (C)…冷空气出口
(19)…侧面 (421)…内扇
(20)…海绵垫 (422)…外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贤政,未经杨贤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38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