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离大环非对映体的一种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9104095.1 申请日: 1989-06-09
公开(公告)号: CN1047864A 公开(公告)日: 1990-12-19
发明(设计)人: 弗雷维欧·莫伊玛斯;朱利亚诺·克劳提 申请(专利权)人: C.R.C化学研究联合股份公司
主分类号: C07D313/00 分类号: C07D313/00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代理人: 唐跃
地址: 意大利***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分离 大环非 一种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分离化学式为Ia和Ib

的两个大环非对映体(3S,7R)和(3S,7S)-3,4,5,6,7,8,9,10,11,12-十氢-7,14,16-三羟基-3-甲基-1H-2-苯并氮杂环十四烯-1-酮的一种方法,该法是以含50-60%非对映体Ia的混合物作原料,在有控制的冷却条件下于含水乙腈中进行结晶。

众所周知,两个非对映体Ia与Ib中,只有Ia(α-玉米赤霉醇形式)具有高的组成代谢活性而无副作用(美国专利4069339号;E.Maissoner和J.M.vigneron编“家畜饲养中的组成代谢”,OIE会议集,巴黎,1983年)。滴定率高于98.5%的化合物Ia是一种极有用的率品,尤其是用于养牛业中(美国专利4069339号)。

化合物Ia与Ib的混合物是作为一个生物工艺多步过程的最终产物而制得的。在该过程中用禾木科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玉米进行发酵,接着进行化学转变,得到不饱和酮Ⅱ(玉米赤霉烯酮)。

将该大环酮氢化,从而使酮羰基和CH=CH键都被还原。众所周知,还原可以按催化方式进行(美国专利3239345号;德国专利公开说明书2111606、2253467、2328605号),也可以使用化学计量数量的复合氢化物来完成(美国专利3704294(1972),意大利专利1175147号,G.Shatzke等,Helv.Chim。Acta.1986年69卷734-748页)。虽然后一种方法对非对映体的选择性较高,即Ia形式(α-)的含量较高,但是从费用角度考虑,无疑更倾向于有损非对映体选择性的催化还原法,例如用阮内镍(niekel        Raney)还原。在这种情况下,还原产物中Ia的数量为50至60%。因此,将Ia与Ib分离开和非对映体Ib的再利用就成为使整个过程工业化的关键。

迄今为止,两种非对映体Ia与Ib的分离是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进行的。头一种方法是将Ia、Ib的混合物用羧酸-硫酸酰化,回收两个6′-0-酰基-非对映体(α-与β-形式)的混合物,利用反复重结晶由此混合物中分离出α-6′-0-酰基异构体。最后,将α-6′-O-酰基异构体水解,所得产物进行重结晶(美国专利3687982号),得到化合物Ia。第二个方法披露在以本申请人名义申请的意大利专利申请83329A/85号,其要点是用高效液体色谱进行工业规模的色谱分离。与前面所说的方法相比,虽然此法的设备容易控制并可节省人力,但其起始投资高得多。

本发明的方法与迄今为止的这些方法相比,在设备与费用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

事实上已经发现,发酵得到的玉米赤霉烯酮氢化后的Ia、Ib混合物,或玉米赤霉酮,其Ia(α-玉米赤霉醇)滴定率为50-60%,可以用乙腈/水混合物作为结晶溶剂进行选择性结晶。

溶剂混合物中的水百分含量可以从0.1至10%,最好是从0.2至2%。溶质/溶剂比可以从1∶10至1∶30;特别推荐的比例是从1∶20至1∶22。

本发明的方法在于,将Ia、Ib混合物在含水乙腈中加热回流,接着在连续搅拌下有控制地冷却(大约每小时5至10℃)至最终温度为15至35℃。

结晶出的Ia的滴定率高于90%,按Ia总量计产率为70-75%。按常规步骤进行的第二次结晶得到滴定率高于98.5%的非对映体Ia。

第二次结晶最好在溶剂-溶质比为25至35∶1的条件下进行,在28至30∶1之间更好。

下面的表1列出了用不同的乙腈/水比进行结晶试验的结果。这些数据清楚地说明了水含量从0.2至2%时有最佳的选择性和产率。

表1        自乙腈/水中结晶的Ia的滴定率与产率变化(最终温度30℃)

下面的表2表明最终温度和溶质/溶剂比如何影响产率与非对映体选择性。显然,比值在1∶20至1∶22范围时所得结果最好,而当最终温度下降时,产率增加,但选择性变差。

表2.Ia滴定率和产率随稀释度与最终温度的变化

(溶剂∶乙腈/水99.8∶0.2;起始混合物Ia∶Ib=54∶4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R.C化学研究联合股份公司,未经C.R.C化学研究联合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40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