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罩壳在单一压机上成型的方法与设备无效
申请号: | 89106599.7 | 申请日: | 198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16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5-31 |
发明(设计)人: | 小约瑟·D·布尔索;詹姆斯·A·麦克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迪康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1/44 | 分类号: | B21D51/4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戎珮庄,王峰章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罩壳 单一 压机上 成型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总的涉及由片材进行容器端盖面板,通常称为罩壳成型加工的系统、方法和设备,尤其涉及这样一种系统,其中从原材料到端盖面板成品的全部操作,包括下料、成型、再成型和卷边工序均在单一压机上完成,同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准确地控制罩壳,大大提高了加工速度。
对容器的端盖或罩壳的成型设备和方法可以从波苏(Bulso)的美国专利4,516,420号和4,549,424号中找到,而对其端盖的再成型设备和方法可以从波苏(Sulso)的美国专利4,587,825和4,587,826号中找到。同样地,卷边加工方法和设备可以从波苏的美国专利4,547,608号中找到。容器本身的模制成型方法可以在波苏的美国专利4,483,172号和4,535,618号中找到。
具有代表性的现有技术专利文献是巴赫曼(Bachmann)的美国专利4,561,280号和4,567,746号,该专利公开了用于制造各种罐头罩壳的方法和设备,其中包括对成型产品卷边的方法和设备。此外,马施凯(Maschke)的美国专利3,812,953号和卡敏斯基(Kaminski)的美国专利4,588,066号都是作为利用带孔环带传送工件的相关专利。
因此,在本申请书中所涉及的各种工序里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其本身在本技术领域中都是已知的。例如,由一种片材或卷材进行下料都是已知的;材料的成型加工或再成型加工是已知的;用于双卷边接缝工序所进行的圆周边缘卷边也是已知的。但是在一个单一压机中能够以极高的加工速度并以最短的端盖或罩壳运送距离进行加工的这些特征的综合,至今在本专业技术领域中未曾见到,而本申请书的主题就是这种独特的综合。
例如在一个常规的加工过程中,罩壳成型后,转换到拉伸接头端,该压机具有每次冲程能够成型22个罩壳的能力。因此一种每次冲程加工出22个罩壳的压机,在每分钟150次冲程情况下,则每分钟的产量将达到得3300个罩壳。
但是,标准的转换设备可以每分钟转换成4200个罩壳。这样,为了充分利用转换能力,一般需要增加一个第二压机,这就使罩壳生产成本增加一倍。由于目的是要减小每千个产品的成本,所以这不是一种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
另一种解决办法是提高罩壳压机的速度。但是,在高速下端盖的控制就成为严重问题,并导至端盖损坏,这是与生产不利的。
因此本申请人已找到了通过多层的进料、操作和强制传送带传送相结合,可以在不发生端盖过分损坏的情况下达到或超过每分钟200次冲程的速度。
这样一个系统可以消除传送线的干扰,并减少加工工位和设备配备的人员,同时使罩壳加工技术跟上转换技术并降低每千个产品的成本。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将下料、成型、再成型和模压卷边各功能结合在一个单一压机中。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在各个成型步骤和传送过程中,只涉及在最短工件运送距离和准确控制的情况下,实现在单一压机上进行各种加工工序。
现已发现这些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即,在一水平面上,将原材料送进压机内,该坯料通过模具在一个工位上完成下料、拉伸和再拉伸过程,并将它置于一个带孔传送带或不同的水平面上,以便传送至再成型和卷边工位上。已经发现在此方式下,不再需要工件从下料、拉伸和反转拉伸各工序间的运送,由此可以减少工件本身或者在许多情况下工件涂层发生损坏的危险。还发现多层的方案可避免在非常高速加工情况下传送线发生干扰的问题。
还发现,通过加工工位的设置,使下料拉伸和再拉伸工位都沿着材料送进的轴线安排,而将再成型和卷边工位安排在进料方向的横向,从而可以使用一种强制皮带传送,即使是非常轻质、不能快速地在空气中以高速冲压速度有效地传送的材料也可以使用。
因此,在单一压机上进行罩壳的成型、再成型和卷边的改进方法和设备就成为本发明的主要目的,而其它目的在人们阅读下面结合附图进行扼要地描述的基础上将会一目了然,其中:
图1表示该系统总体配置的局部剖视正视图;
图2表示下料位置的模具布置平面图;
图3表示在下料位置一套模具的局部剖示组装正视图;
图3a表示坯材板支撑的局部剖示节点放大图;
图4表示在杯形体成型过程中,模具的局部组装正视图;
图5表示在端盖的预成型过程中模具的局部剖示组装正视图;
图6表示端盖已预成型,模具升起返回模具分界线上时模具的局剖视组装正视图;
图7表示端盖由一个工位传送至另一个工位时局部剖视正视图;
图8表示在向下的或接受位置进行端盖成型时模具的局部剖视放大正视图;
图9表示在向上或再成型位置进行端盖再成型时模具的局部剖视放大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迪康公司,未经雷迪康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65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功能油籽处理机
- 下一篇:压力传动式文字读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