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福菇肽的发酵提取工艺及其测定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0100035.3 申请日: 1989-12-06
公开(公告)号: CN1049522A 公开(公告)日: 1991-02-27
发明(设计)人: 刘华珍;刘锜英;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P21/00 分类号: C12P21/00;C12N1/20
代理公司: 福建省专利服务中心 代理人: 林枫,丁秀丽
地址: 福建省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福菇肽 发酵 提取 工艺 及其 测定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福菇肽生产菌生产福菇肽的发酵提取工艺及其测定方法。

本发明所用的福菇肽生产菌是从福建省福州市东门土壤中分离出的一株链霉菌,编号S-038。其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理活性物质,对酸性蛋白酶具有强的抑制作用。其特征为:在葡萄糖硫酸铵培养基上,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孢子丝呈紧螺旋状,3~7圈(图1)。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孢子呈椭圆形。每一孢子链有30个以上孢子,外壁呈刺状(图2)。在无机盐淀粉培养基上,气生菌丝体为荷花白-淡紫色,基内菌丝体为略黄-李紫色,基丝的色素在0.05N的HCL或NaOH的溶液中无指示剂性质。在有机培养基麦片上,气生菌丝体为粉白-粉红色,基内菌丝体为青蛤壳紫色,无可溶性色素。其生理生化特征为:牛奶胨化,不液化明胶,纤维素上不生长,硝酸盐还原,不产生黑色素和硫化氢。能利用葡萄糖、D-果糖、蔗糖、麦芽糖、甘露糖、半乳糖、乳糖和肌醇;不能利用L-阿拉伯糖、L-鼠李糖、D-木糖、棉子糖及甘露醇。生长最适PH为6~9,生长最适温度为28℃,在20℃以下和37℃以上生长较差。福菇肽产生菌与其相似种的比较:链霉菌S-038菌株与紫色链霉菌(S.violaceus)、淡绛红链霉菌(S.Purpurascens)、略紫链霉菌(s.violaceus)等近似种的比较见表2。从表2可见S-038菌株与其近似种明显不同,在合成培养基上气生菌丝体为荷花白-淡紫色,无可溶性色素,而紫色链霉菌等为红或紫色,都有可溶性色素;S-038菌株不能利用L-阿拉伯糖、L-鼠李糖、D-木糖、棉子糖和甘露醇,而其近似种均能利用;S-038菌株不液化明胶、在纤维素上不生长,而紫色链霉菌和淡绛红链霉菌液化明胶并在纤维素上生长;S-038菌株无抗菌作用,而其近似种都有抗菌作用。由此可见链霉菌S-038与其相似种比较,在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方面有明显区别。因此,认为链霉菌S-038菌株是紫色链霉菌类群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福东链霉菌Streptomyces  fudongus.n.sp.。

所谓的福菇肽是由福东链霉菌产生的一种酸性旦白酶抑制剂。国内至今尚无生产该物质或类似物的工艺和测定方法的报道。国外的相似物为胃旦白酶抑制剂(Pepstatin),它是利用Streptomyces argenteolus银样链霉菌等菌株在下列物质:1%葡萄糖、1%淀粉、0.75%旦白胨、0.75%肉膏、0.3%NaCL、0.1%MgSO4·7H2O、0.1% KH2PO4、0.0007%CuSO4·5H2O、0.0002%ZnSO4·7H2O、0.0001%FeSO4·7H2O、0.0008%MnCL2·4H2O组成的培养基上,在发酵温度为28℃的条件下,经过60~70小时的发酵,得到产物Pepstatin(具体详见:J.Anf.Vo23.No.5、1970 P.259-26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一种新种福东链霉菌,在较短的发酵时间内,以简便而独特的提取方法,生产一种酸性旦白酶抑制剂(即福菇肽)。

一、发酵工艺:

本发明利用福东链霉菌经过砂土管菌种、斜面菌种、种子瓶、种子罐(或发酵罐)、二级发酵罐等发酵工序,获得活力高的福菇肽发酵液,其具体发酵工艺如下。

选用经选育得到的活性高的福东链霉菌菌株作为福菇肽生产菌,并将该菌转入砂土管保存,供随时取用,将保存于砂土管中的生产菌移入斜面培养基中,在26~32℃保温培养6~15天后移入种子瓶中。

在种子瓶中装入占种子瓶体积8~20%的培养基,摇瓶发酵,发酵温度26~32℃,发酵32~48小时后,移入种子罐或发酵罐中。

种子罐体积一般有200立升和500立升,发酵罐体积为500立升1.5吨或5吨罐。培养基装置为罐体积的1/2~2/3,按0.01~0.1%用量(以培养基的量为100%)加入消泡剂,经低压消毒后,并按1~5%(以培养基的量为100%)的用量接种,发酵温度为26~32℃。种子罐的发酵时间为20~30小时,而后进入发酵罐,发酵罐的发酵时间为48~50小时即达高峰期。

各阶段培养基成份如下:

1、斜面菌种培养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00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