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报警系统中二重编码的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0104155.6 | 申请日: | 199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79A | 公开(公告)日: | 1990-12-05 |
发明(设计)人: | 袁绳依;袁春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绳依 |
主分类号: | G08B27/00 | 分类号: | G08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美华 |
地址: | 北京市首都体***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警 系统 二重 编码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报警系统中二重编码的控制方法,属于报警装置系统类。
现有的安全报警系统中,报警器均带地址编码模块,安装的方式则采用总线制(两线),地址码是以串行码形式传给主机,或经分机转送主机,报警系统完全是微机控制系统。对于一个大系统来说,譬如,一系统有报警器一万个的话,每个报警器带一个模块,那就需要一万块编码模块。加之,主机对地址码的控制有一定的容量,假如它的最大容量为2000个地址码,控制一万个地址码就要4~5台主机。以上可以看出对一个大系统来说,用大量的模块及主机,会使系统的造价昂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二重编码的控制方法,使本发明大大地减少了模块的数量。随着模块的减少,主机的用量也自然减少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发明的原理简叙如下:
图2是一个二重编码的控制系统即辅助系统BH的框图。该控制系统协助微机系统工作。它是把系统内的每个报警器配上一个控制装置,即发码器。并将全部报警器按十个为一组进行编组(如需要可扩大每组的数量。但要求某些结构如继电器的触点数量和控制总线的条数等进行相应的调整),每组仅配一块模块和一个解码器。解码器的代码(二进制)和模块编号(十进制)应符合,报警器所配发码器的代码(二进制)和报警器本身的编号(十进制)应符合。这里说的报警器包括火灾报警器和防盗报警器,但两者输出的报警信号类似。下面仅以火灾报警器为例进行说明。见图2。
在没有报警的情况下,模块信号线X1Y1上的电流主要决定于末端电阻Rf,当报警器F11报警后,同时起动发码器N11和执行机构FN11(如继电器)动作,使模块的信号线X1Y1和一个电阻R6(如330Ω)形成通路,即和末端电阻Rf1并联。导致X1Y1上的电流增大,模块中的检测电路(如电压比较器等)测出这一变化,便触动模块发出地址码,模块M1发出地址码(M1),它是串行码。与此同时,发码器也发出一个控制码(串、并行码、电压编码或混合码等),由控制总线传给每个解码器。但只有解码器的代码与这个控制码相对应的解码器才有信号输出。这个信号又触发该解码器中的执行机构FE(如继电器等)动作,从而引起该解码器所联的模块M2也会发出地址码(M2),这就是所谓的二重编码。先后两次发码便形成了合成码(M1M2),而先后两次发出的码均通过微机通信总线,分别传给主机(或由分机转送主机)在那里进行处理。
为便于管理,一般对大系统都采用分片划区办法,构成多级控制体系。如将整个系统分成100个报警前端H(每个前端可以是一幢房子或一个院子),每个区管辖几个前端。如每个前端也分配100个报警器的话,按上面所说的二重编码方法,由十个模块进行合成:(M1M1)(M1M2)…(M10M1)(M10M2)…(M10M10)就可以得到100个新的码。因此对100个报警器都能配给一个代码。合成码的第一个码表示报警器所在的编组(与报警器所联模块号相同)可称为列,第二个码表示报警器在这组的第×号(与报警器本身的编号相同)可称为行。
二重编码的控制方式又分并行码控制的二重编码、混合码控制的二重编码、串行码控制的二重编码。
本发明是用以下的方法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绳依,未经袁绳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41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洗剂
- 下一篇:多路无线电话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