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钻尾成型机无效
申请号: | 90201201.0 | 申请日: | 1990-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877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9-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能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能福 |
主分类号: | B21K1/44 | 分类号: | B21K1/4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晓舒 |
地址: | 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成型 | ||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高速钻尾成型机,系藉由震动式送料盘配合输送轨道、分度转盘及护板,可顺利的依序将螺栓尾端带入成型装置加以冲压成型送入退料斗内完成尾钻成型的加工,达到全自动化的加工。
目前,当一般螺栓于攻完螺纹之后,欲于该螺栓尾端加上可钻入工件的钻尾时,请配合参阅图11所示,该钻尾(71)的加工均系以人工的方式将完成攻螺纹程序的螺栓(7)尾端放入一组对合冲压的模具间,再以人工启动方式启动冲压系统来作动模具,藉模具的冲合,将置于两模具间的螺栓(7)尾端冲成螺旋尖状的钻尾(71)形态,以便螺栓(7)可直接螺入尚未设置螺孔的工件内。
该一钻尾(7)的设置虽系一小小的加工程序,惟该一加工除了两模具的冲合不需人工外,其余作螺栓(71)输送定位的工作均需仰赖人力,故其速度相当的有限,且以人工方式将螺栓(7)送入两模具间进行冲压加工,常因人为的误触开关使模具于不适当的时机冲合,而使操作人员受到严重的伤害,且有时尚未将未加工的螺栓(7)置入两模具间,即触及该两模具冲合的启动开关,使两模具成空打的状态,易造成两模具的损害,故该一加工的方式实有改进的必要。
本发明人有鉴于此,乃以本身从事螺栓加工专用机械多年的经验,期以全自动化的机械来替代目前人力的工作,使其能快速而方便的进行加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展,于多次失败之后,乃成功的提出一效果极佳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全自动化的机械结构,藉震动式送料盘配合输送轨道的设置,可将送料盘内已攻设完成螺纹的螺栓,送入分度转盘的送料嵌槽内,藉分度转盘转动及分度转盘外缘护板的护持,使于送料嵌槽内的螺栓尾端垂入成型装置的两模具间,两模具对合成型后,分度转盘持续的转动,而将成型的螺栓转至脱离护板护持的位置,并以送料斗边侧的挡杆将螺栓拨至退料斗进行退料,完成该一全自动化的加工。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兹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其中:
图1系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外观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之送料盘与输送轨道立体关系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之输送轨盘与分度转盘立体关系示意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之输送轨道与分度转盘立体俯视关系示意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之分度转盘与输送轨道、成型装置及退料斗立体关系示意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之成型装置平面示意图。
图7系本实用新型之悬臂与成型装置配合关系平面示意图。
图8系本实用新型之悬臂调节高度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9系本实用新型之成型装置动作示意图。
图10系本实用新型送料盘升降结构之立体示意图。
图11系设有钻尾之螺栓示意图。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大致的配合状态,系于后端最高处设一震动式送料盘(1),顶部连接一输送轨道(2)之顶端,输送轨道(2)斜设于机台(3)的顶端面,该底端并伸至悬臂(40)底端分度转盘(4)之侧,分度转盘(4)下方则具成型装置(5)一组可对合的模具(50),于成型装置(5)远离输送轨道(2)之侧设一退料斗(6),使经成型装置(5)加工完成的螺栓可经退料斗(6)落入置于机台(3)侧的容器内(图中未示),螺栓即完成由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加工。
其中,该震动式送料盘(1)系藉由其本身所产生的震动,将原于盘底完成螺纹攻制的螺栓可经由震动沿送料盘(1)的周缘向上依序地送至与输送轨道(2)接合处,而该内部的结构及技术内容均为一现有技术,于此便不再作细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能福,未经陈能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12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