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孔植桩法施工工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1103285.1 申请日: 1991-05-13
公开(公告)号: CN1027911C 公开(公告)日: 1995-03-15
发明(设计)人: 刘心禹;王文彬;黄绍棣;张生泉;林密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主分类号: E02D7/00 分类号: E02D7/00
代理公司: 宁波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刘赛云
地址: 315000 ***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钻孔 植桩法 施工工艺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沉桩工艺。

现有的沉桩工艺是直接在桩位上强行锤击沉桩,这种工艺不宜用于闹市密集建筑群、邻近马路及地下管线交叉繁多的地区,因打桩时对土体的排挤量大,从而产生土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隆起),特别是打桩时如遇硬夹土层,桩尖难以进入设计标高,造成桩的严重破损,拖延施工时间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且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马路、构筑物的安全。

日本专利56-81717公开的螺旋钻施工法及螺旋挖掘杆,它以螺旋钻穿孔设桩地,然后提升螺旋钻留下桩,不必大量使用沙浆、膨润土,但该施工麻烦,速度慢、操作难度大、质量难以保证。

GB1382563的工艺特征是:

1.钻孔深度与桩等长,即钻孔深至桩尖设计标高。

2.钻孔直径大于桩径,灌入流动持力层后再植桩。

3.钻孔毕后,在桩孔端部灌入砼,而且端部一定长度范围进行扩大。该施工工艺工序道数多且复杂,给施工带来麻烦,进度不快,工期长,同时预制桩身在原土上无一定的锤击深度,缺乏桩对原土锚固作用,难以保证桩承受多种荷载(如水平荷载),且桩身对原土无一定的挤密作用,会影响单桩的摩阻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颖的沉桩工艺,以解决闹市密集建筑群及硬夹土层的钢筋砼长桩的沉桩困难,把排挤土桩改善为低排挤土桩,确保邻近建筑物、沿街马路、地下管线的安全。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包括放样定桩位→钻机就位钻孔→测量孔深、孔径及孔底虚土沉渣→泥浆护壁→植入预制桩,使桩尖达设计标高→拔送桩管、回填送桩内孔虚土。

按本发明工艺施工的特点是把排挤土桩改善为低排挤土桩,减少超空隙水压力上升和土体隆起以及土体位移,从而排除了沉桩时对邻近建筑物、沿街马路、地下管线的不良影响,解决了穿越硬夹土层等的特定条件下的施工难度,并加快沉桩速度,保证沉桩质量。

下面将进一步详细描述桩的施工方法。

首先,对施工现场必进行平整压密,保证路、水、电通,根据设计意图,配备好人员及各种机械、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地质条件,然后按下列程序施工:

a.在平整压密的施工现场准确定好桩位点,做好明显的标志,包括成孔后的标志;

b.钻孔机就位准备钻孔,钻孔机在垂直、平稳就位后,首先稳定钻杆,再用两台经纬仪双向校正,然后开始作业成孔,如发现钻机钻头遇到障碍,应立即停钻处理;如钻孔时发现严重塌孔,应立即提起钻头,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成孔完成,在施工过程中要灵活掌握钻进的速度。打桩垂直度按规范控制在1-0.5%,以确保植入预制桩的垂直度。钻孔直径视预制桩而定,对于预制方桩的钻孔直径约等于方桩内切圆直径或桩断面的三分之二,预制圆桩的钻孔直径约等于其直径的三分之二。植桩孔深度控制在桩尖高程以上的适当位置或不大于植入桩长(总长)的三分之二左右,以保持桩有一定的锚固长度和击入深度,以满足单桩容许承载力要求。同时,注意钻孔孔距,以保证桩与桩的间距为3-4倍的桩径或桩的边长。

c.根据上述钻孔要求,对成孔进行测量孔深、孔径和孔底虚土沉渣,并做好记录。

d.为了防止钻好的孔严重塌孔,必须进行泥浆护壁,即采用自然造浆作冲洗液,待泥浆固相增加到不能钻进时排出浓浆液,然后加清水。为了及时运出钻孔的泥浆和考虑孔内泵出的泥浆尽快澄淀,减少运输量,在建筑物四周挖出一条深1.5米、宽1米左右的防震沟,并兼作集泥浆坑之用。

e.植打预制桩,打桩机垂直、平稳就位,在孔内植入钢筋砼预制桩,用两台经纬仪继续双向校正,然后开始锤击打桩,直至把柱尖打入设计标高并做好各种技术资料记录,打桩时,桩顶必须加热一层减振材料,尤其是在最后一段桩,锤击力最大,其桩顶加垫材料必须严加重视。打桩顺序一般宜先打长桩,后打短桩,先打外围桩,后打中间桩,以防止位移减少对四周建筑物、构筑物的不良影响。打桩过程如遇桩身断袭、桩顶碎裂、沉桩达不到设计标高、桩身倾斜、接桩处松脱开裂、桩顶垫衬料跌落等等,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遇沉桩有突变下沉或异常情况,应停止施工,及时排除。在打桩过程应严格控制桩身垂直、沉桩深度、最后贯入度,并作好一切技术资料的记录。

f.在送桩部位的虚孔回填虚土,防止人体下落,酿成事故。并及时清理现场泥浆,保持施工现场文明施工,避免因流滑而发生安全事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未经宁波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32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