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键输入指令式车用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91231159.2 | 申请日: | 199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218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3-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小力 |
主分类号: | B60R25/10 | 分类号: | B60R25/10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世长 |
地址: | 10000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键 输入 指令 式车用 报警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报警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单键输入指令的车用报警器。
目前车用报警器大多包括指令输入部分,主机控制部分等。现有技术的指令输入方式一般有三种:1.第一种数字键盘式指令输入,其主要缺点有,(1)输入键盘盒与主机盒之间连线较多,因此两者距离很近,使主机安放位置受到限制,常常只能位于驾驶室内,不但安装位置受限,而且不利于隐藏。(2)由于搂键较多,在歹徒劫车时,司机精神紧张,不易准确操作防劫键。(3)键盘结构复杂,在汽车行驶的振动状态下使用,故障率较高,也增加了成本。2.第二种密码块或磁卡输入密码,存在下述问题,(1)司机需额外随身携带密码块或磁卡,(2)密码块或磁卡有遗失可能,(3)密码块或磁卡容易损坏,弄脏,影响使用。3.第三种无线电指令输入,存在下述问题,(1)功能大致相同,又额外增设了一对无线电发送和接收装置,使之结构复杂成本高,(2)司机需携带无线电指令发送器,会带来不便,(3)误报率较高,维修不便。而现有技术所提供的主机控制部分,存在下述一些普遍问题:(1)由于汽车电器负载变化大,致使车上电源电压波动较大,影响主机工作稳定性。(2)通常报警装置一旦触发后将维持一段报警时间,而车门,物品箱等警戒对象上安装的开关传感装置在受外界振动干扰时,会因触点抖动引起误报。(3)车辆的发动机点火是种强电磁场干扰源,易使主机受干扰而失控。(4)报警器在电源初始接通时,往往状态不确定,需人为设置状态,使作案者有可能通过切断电源再接通的方法解除报警器的警戒状态,(5)在长时间停车过程中,报警器的能耗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键输入指令,每辆车有独立的密码,并具有防盗车、防盗物及防劫车功能的,工作稳定的单键输入指令式车用报警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显著的,1.采用独特的单键输入指令方式,其主要特点有:(1)单键输入使指令输入盒与主机盒之间的连线数量大为减少,主机可随意在车辆中任何位置安放,便于隐蔽,还可将主机安放地点(如发动罩、物品箱等)作为本机的警戒对象加以警戒,则进一步增强对报警器自身的防护。(2)在设计上使单个按键根据现状态自动确定本次按键的不同功用,因而操作非常简单。例如,在解除状态中,手按键可进入警戒状态,在警戒状态中,手按键则为输入密码。(3)在发动劫车时,司机仅需按动一下按钮,就使报警装置进入防劫状态,其操作最为简便迅速,避免了司机在紧张状态时按错键的问题。(4)单键结构简单,不易损坏,便于维修、更换。(5)配置有指示报警系统状态的双色发光二极管。2.新设计的主机具有下述特点:(1)采用双重稳压及随工作状态而变化的稳压电路技术,即使在车辆电压波动较大时,报警器也能稳定工作。(2)带有机械振动的识别和控制电路,能自动判别是振动干扰还是开启信号。(3)采用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的器件,并专门设计了抗电磁干扰电路,加强了主机在发动机点火系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工作的可靠性。(4)为防止劫持者利用初始接通电源时,电子产品逻辑状态不确定的特点作案,设计了自动初始化电路,使报警器在没接通电源时,汽车因电路切断而不能发动,而接通电源时也自动处于切断外电路及延时报警状态,即在接通电源一分钟内应输入密码,否则将发出报警。(5)本实用新型静态功耗很小,在停车警戒状态时的功耗仅为电瓶无电器使用时,自身自然耗电量的1.5%~5%。(6)具有反破坏性能。a.对主机的防护,主机本身能安放在警戒对象里,使它人接近主机即可发出报警,若破坏主机,则整车电路自动切断,车辆不能发动。b.对主机的外接线的防护,若割断连接警戒对象的接线,则发出报警。若割断连接指令盒的接线,则因不能输密码而不能发动车辆。若割断本装置的电源线及连接至汽车电路中的连线,则汽车电路也自动切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a~图2i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图2a~图2i位置关系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小力,未经徐小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311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