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汽车司机座椅无效
申请号: | 92100620.9 | 申请日: | 199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07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23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云招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分类号: | B60N2/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汽车 司机 座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司机座椅,特别是一种具有安全保护装置的新型汽车司机座椅。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事故而使司机和前排乘员受伤害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之一是汽车与前方物品相撞时汽车及前排乘员因惯性碰到方向盘、仪表板或其他凸入物伸入驾驶室中而遭伤害,为了避免和减轻这种伤害,制成当前方发生撞击时,与方向盘连接的方向机柱向车头方向溃缩一部分,如德国奥迪(Audi)汽车,有些汽车前方保险杠制成蜂巢式(如法国雷诺汽车),而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汽袋是目前通常汽车使用的方法(如德国的奔驰、宝马等),但在很多情况下,这几种被动保护的办法仍不能避免因惯性太大或前方凸入物伸入驾驶室内造成的伤害。为此,本发明人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设计了一种汽车司机座椅,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座椅连同人一起向后面运动,在一定情度上减少或避免凸入物或变型的驾驶室铁板、仪表板、方向盘对司机或前排乘员的伤害,该座椅已获得中国专利(CN90216512·7),其设计方案是:座椅支架通过四只球形滚轮安装在两根与汽车纵向方向相同的管形轨道上,经过弹簧和传感器的作用,使汽车碰撞到前方物体时,整个座椅和人也随着向后移动,这样就可使司机和前排乘员减少因凸入物、仪表板、方向盘等刺、挤而受伤的机会,但这种座椅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自动接触器由两片互相绝缘的金属片组成,在实践中本人发现此种片状自动接触器存在着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不容易接通电源,后来本发明人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自动接触器,那就是在金属棒外面用容易变形的金属管套住,金属管和金属棒之间用若干个绝缘垫圈分隔开,金属管和金属棒各为导线连接端,并且已同时申请了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1225017.8、91102670.3)、美国专利。其中美国专利已获批准(专利号为:US005167421A)。但本人在大量实践中又发现了上述的二种汽车司机座椅还存在着不少缺点:(1)因座椅支架的宽度不可调整,难以保证座椅支架与轨道配合得适当,不易形成批量生产;(2)座椅支架下面的四只球形轴承与轨道的摩擦力较大,有时不够灵活;(3)采用的电磁控制器是靠静力(磁力)拔开座椅的锁柱,所需电流大,有时可能拔不开锁柱,可靠性不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使汽车碰撞时,座椅向后移动更为可靠,电磁控制更灵敏,更有效地保护汽车司机或前排乘员的生命安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座椅包括座垫、座椅靠背、升降支承架等,其特征是:升降支承架通过螺钉装在上固定铁板上,此铁板通过四只轴承和垫片、轴承轴、螺钉、调整杆、螺帽安装在轨道上,上固定铁板上装有通电后能产生冲击力的电磁控制器,电磁控制器的线路接到装在汽车保险杠和驾驶室上的自动接触器上,然后与电制动磁吸相接,轨道后端装有缓冲物和防反冲钩,座椅靠背侧面还装有安全带。前面所述的上固定铁板两侧面分别有一块支撑板,此支撑板分别对称地有两个直径大于轴承轴直径的圆孔;支撑板内侧、轴承轴上套有直径小于轴承外圈直径的垫圈(如果采用内圈宽度大于外圈宽度的轴承者,则不用此垫圈);轴承轴上套有滚珠轴承和弹簧档柱,此弹簧档柱在轴向上有一直径大于轴承轴直径的圆孔;轴承轴上还套有细杆或腰状杆螺钉,此螺钉有在轴向上有一直径大于轴承轴直径的圆孔且外表面有一段螺纹;细杆或腰状杆螺钉上有调整杆,此调整杆在轴向上有与细杆或腰状杆螺钉配合的内螺纹,用来调整支撑板的宽度,使支撑板与轨道有最佳的配合;所述的轨道为两条,它们平行与汽车是在纵向上安装在汽车驾驶室地板上;两轨道的尾端中点装有防反冲钩;上固定铁板上还有使座椅复位用的具有螺孔的复位铁块;上固定铁板上还装有一新型电磁控制器,此电磁控制器由冲击杆、锁柱、上、下锁座,冲击杆柱头,线圈等组成。
实现本发明防碰撞保安的工作过程如下:当汽车碰到障碍物时,装在保险杆和驾驶室上的自动接触器被撞变形,使电磁控制器和电制动磁吸通电而产生磁力,冲拉开锁柱,座椅和人在弹簧或其他力的作用下沿轨道向后方运动,同时电制动磁吸使汽车制动部分动作,使汽车自行制动,从而保护了司机和前排乘员的安全,使损失减少。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和详细工作原理。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汽车司机座椅实施例的正面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侧面图及电磁控制器、电制动磁吸与自动接触器、电源电路的连接图。
图3是图2中沿着BB方向的轴承轴、轨道、调整支撑板宽度的调节部分的剖面图。
图4是调整支撑板宽度的螺钉的视图。
图5是调整杆53的视图。
图6是电磁控制器30沿着A-A方面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云招,未经刘云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06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