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壁筒形件的精密成型法无效
申请号: | 92103837.2 | 申请日: | 199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68C | 公开(公告)日: | 1994-12-07 |
发明(设计)人: | 于德弘;邢光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2/00 | 分类号: | B21D22/00;B23P1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文英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筒形件 精密 成型 | ||
本发明属于金属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壁筒型件精密加工的新方法。
薄壁筒型件,尤其是长径比大的薄壁筒形件的加工难度较高。目前采用的加工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车削,即在车床上加工。其主要缺点是效率低,材料利用率低,更重要的是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很难保证,壁厚差大,废品率高,而且粗糙表面较难再加工。第二种方法是镗孔,即在专用镗床上进行加工,除生产率和精度略有提高外,其他问题同样存在,而且设备投资大。
该类零件可采用旋压成型工艺加工,该方法具有节约原材料、提高生产率和尺寸精度较高等优点。但旋压工艺对毛坯的精度要求高,不能直接使用热轧无缝管,而且产品的残余应力大,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工艺难点多,加工成本高。
另外还可采用正挤压或反挤压等新工艺加工。但冷挤压所需设备吨位大,模具成本高、精度要求高,寿命短。而且无法稳定保证加工精度。而常规的变薄拉延工艺不仅无法用于管材加工,而且精度较低。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具有低材耗、高效率、高质量、低废品率,而且操作简单的薄壁筒形件的新型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是:
管坯下料-常规表面处理(酸洗、磷化、皂化)-预成型(涨型)-终成型(挤拉成型)-切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阶梯形凸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凹模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凹模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潜水电机壳体结构示意图。
实施本发明时,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做毛坯,其外径与产品外径相同或略小,壁厚等于产品的最大壁厚+0.5mm~1mm,管坯的长度按产品重量的102%~104%换算。以附图5所示的潜水电机壳体为例,产品的重量分别为4.6kg~9.12kg,换算成的管坯长度分别是:250mm~470mm。随后进行常规表面处理(酸洗、磷化、皂化),然后用具有特殊形状的阶梯形凸模(2)对管坯(1)涨形(预成型),涨形后的管坯(1)连同凸模(2)一起压入由凹模Ⅰ(4)、凹模Ⅱ(5)、卸料块(7)、卸料圈(8)、导向筒(9)组成的模具内进行挤拉复合成型(终成型)。凸模(2)下行,直至管坯(1)全部通过卸料块(7)后,压机回程,将成型好的工件由卸料块(7)卸下。
为了保证成型的顺利完成和产品的尺寸精度,除了按照上述特定的工艺方法实施外,凸模(2)、凹模Ⅰ(4)和凹模Ⅱ(5)的形状和参数均需特殊设计。阶梯形凸模(2)的形状和参数如图2所示,其中凸模的大直径D等于产品内径+0.05~0.10mm,小端直径d等于管坯内径+0.5~0.7mm,两台阶的过渡角α为60°。凸模总长度L与小端长度L1,要根据不同规格的产品长度来确定,一般总长度L等于产品长度与切边余量和进入模腔的长度之和。凹模Ⅰ(4)的形状如图3所示,入模角α(4)为9°~12°,内径d(4)根据变形程度确定,通常该工步的变形程度占总变形程度的70~75%。凹模Ⅱ(5)的形状如图4所示,入模角α(5)为7°~8°,凹模内径d(5)为产品件外径与t×4%之差,t是管壁厚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是:采用的热轧无缝管尺寸规格范围较大,外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不高;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工装模具简单,使用寿命长,而且维修方便;可采用通用液压机(或经过改装)进行生产,而且设备吨位小,操作维修方便。特别适用于长度小于2米的薄壁筒形件的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38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