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尿素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2104165.9 | 申请日: | 199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15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14 |
发明(设计)人: | 徐耀武;程中振;王自新;刘佑义;蔡分野;严利贞;张启仓;徐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化学工业部第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07C273/04 | 分类号: | C07C273/04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尿素 工艺 | ||
本发明属氨加工工艺类,具体地属于以氨、CO2为原料生产尿素的工艺类。
目前世界上用氨和二氧化碳生产尿素的工艺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可分为全循环法和气提法两大类。全循环法又以水溶液全循环法和热循环法最为著名,气提法分为CO2气提法,NH3气提法,IDR法和ACES法四种。ACES工艺是日本三井东压公司和东洋工程公司在CO2气提法基础上加以改进,于1982年开发出来的。ACES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具体工艺为:液氧经升压,预热后由泵3打入合成塔4。CO2经压缩机1压缩后,大部分进入气提塔6作气提剂,小部分进低压分解塔50,作低压气提剂。从第一、二甲铵冷凝器5、5′底部流出的甲铵进入合成塔4底部与进入底部的液氨发生反应生成尿素,再从塔底流出至气提塔6。尿素溶液在塔内自上而下与气提气逆流接触,进入气提塔6下部的降膜式换热器。从合成塔顶部出来的气体送往高压洗涤器46,经洗涤吸收后进入第一甲铵冷凝器5作吸收剂,未凝气体进入中压分解塔47,进一步回收CO2、NH3。
从气提塔塔顶出来的混合气体经第一、二甲铵冷凝器5、5′吸收冷凝成浓甲铵液返回合成塔4,放出的热量用于付产蒸汽和加热从气提塔6底部出来的尿素溶液。尿素溶液加热后送往中压分解塔47,在塔内进一步加热,甲铵进一步分解成NH3、CO2。气体由泵48送往中压吸收器49予以回收。尿素溶液进一步减压送至低压分解塔50,在塔内通过加热分解未反应物,使尿素溶液中的残余氨、CO2分别降至重量百分0.7%、0.4%以下。尿素溶液再从塔底流出送至预浓缩器52,再经蒸发加热器53浓缩成熔融尿素,在蒸发分离器54分离后由泵43打往造粒塔45造粒。
离开中压分解塔47的气相进入中压吸收器49,由来自低压循环系统的氨水吸收形成甲铵溶液,经高压甲铵泵48加压后送往高压洗涤器46,离开低压分解塔50的气相进入低压吸收器51,经工艺冷凝液吸收后形成氨水,由氨水泵16送往中压吸收器49。蒸发气相在表面冷凝器中55冷凝,未凝气体由喷射器22抽出,冷凝器得的工艺冷凝液收集在氨水槽39中,经解吸泵40送至解吸换热器57,换热后送入解吸——水解系统57,
ACES工艺高压设备采用高框架(约70m)布置,施工安装和操作维护不够方便。另外在该工艺中采用两台甲铵冷凝器,其中一台付产0.50MPa蒸汽,另一台管壳两侧均为工艺介质,工艺条件苛刻,操作难度大;该工艺所采用二段组合式气提塔,即筛板段+列管加热段,虽比其它工艺有所改进,但仍不十分理想。采用高压洗涤器存在不安全因素。能耗大,生产每吨尿素蒸汽消耗0.58吨。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设计一种新的节能型尿素生产工艺,以克服以上几种工艺存在的不足。采用本工艺,能耗低,气提分解率高,操作安全,设备投资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化学工业部第四设计院,未经化学工业部第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41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将甲烷转化成较高级烃的催化剂及其用途
- 下一篇:可导通煤矿许用型非电起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