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夹心枣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2107349.6 | 申请日: | 199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187A | 公开(公告)日: | 199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凌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建明 |
主分类号: | A23G3/00 | 分类号: | A23G3/00;A23L1/21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海泉 |
地址: | 2155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心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心枣的加工方法,属于食品制法领域。
现有的夹心枣的制作方法,往往是将枣子去核、嵌心后直接在烘箱中进行常压烘制,用这种加工方法制得的红枣无法保证新鲜枣固有的外形、色泽。如中国专利9100103.4公开了一种夹香心果品的制作方法,它是将枣子去核后嵌入诸如花生米、莲子、腰果等香心,然后放入烘炉中烘烤收干而成。用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产品,虽能保持枣子原有的香、甜等特点,但由于烘制会使枣子干焦收缩,影响外观和酥、松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使夹心枣子保持原有外观、色泽且香、甜、酥、松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夹心枣的加工方法,它是将选拣后的原料枣经清洗润湿、去核、填芯、冰冻、干燥灭菌后制成成品。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叙述。
将干枣或鲜枣选拣分等,剔除蛀枣及表面破损的枣子,按大小分等成若干个规格,如150~180粒/500克;200~240粒/500克;260~300粒/500克等等级,以保证成品齐整程度。然后进行清洗,以去除附在枣子表面褶皱中的尘土。将枣子在清水中浸泡24~72小时,待枣子吸水膨胀到新鲜枣模样时取出。清洗时也可将枣子放入诸如润药设备等的密封容器内,先抽真空至-0.04~-0.10MPa,持续6~24小时并向密封容器内喷入雾状水汽,温度保持在10℃~60℃,再加压0.1~0.8MPa,持续2~10小时,待枣子润湿后吸水膨胀呈鲜枣状时泄压取出。将经过清洗后的枣子由手工或机器去核,去核后进行填心,即给去除枣核后的空腔内填嵌芝麻、核桃仁、莲子等并辅以适量的调味品即成夹心枣。
将填心后的夹心枣进行低温冰冻,把枣子放入-2℃~-15℃的冷柜内处理4~12小时,待枣子完全冰冻后取出,进行加温干燥灭菌。把枣子放入真空干燥箱内进行真空干燥灭菌,干燥灭菌时真空度为-0.04~-0.1MPa,并加温至50℃~130℃,使枣子中的水份由固态进行升华蒸发,时间为0.5~10小时,待红枣中的水份完全蒸发后即行灭菌处理,此时向真空干燥箱内通入105℃~110℃的干净干水蒸汽5~30分钟。待泄压后取出进行成品包装。本发明也将枣子在真空度为-0.04~-0.1MPa下持续6~24小时并注入10℃~60℃的雾状水汽,然后再加压0.1~0.6MPa,持续2~10小时后取出,放入-2℃~-15℃的冰柜中,待枣中的水份完全冰冻后取出,迅速去核、填心,当枣中的水份还在冰冻状态时放入真空干燥箱内,抽真空达-0.04~-0.1MPa,加温至50℃~130℃,连续升温0.5~10小时,并通入105℃~110℃的干净干水蒸汽5~30分钟,取出后即得到无菌干燥或湿润的夹心枣制品,可适合不同口感要求的人食用。
实施例1:
将选拣分等后的枣子在清水中浸泡48小时,去核、填心后放入-10℃的冷柜内处理6小时,待枣子中的水份完全冰冻后放入真空干燥箱内抽真空-0.09MPa,并加热至80℃,进行升华蒸发8小时,然后用110℃的干净干水蒸汽通入真空箱灭菌待6分钟后泄压取出即行包装。
实施例2:
将选拣后的枣子浸泡清洗后,在真空度为-0.08MPa的密封容器内常温保持8小时,并向密封容器内喷入雾状水汽,温度保持在25℃。再注水加压至0.4MPa,持续3小时后取出。放入-12℃的冰柜中,待枣中的水份完全冰冻后取出,迅速去核、填心。当枣中的水份还在冰冻状时放入真空干燥箱内,抽真空至-0.085MPa时,加温至90℃,进行升华蒸发40分钟,再用110℃的干净干水蒸汽通入真空干燥箱8分钟,泄压取出后即行包装。
用本发明加工出的枣子,既能保持新鲜枣固有的外形色泽,又具有酥、松、香、甜和湿润可口等优点,按升华时间的长短能得到湿度不一的成品,可满足不同口感要求的人食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建明,未经凌建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73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从液态烃中脱除汞的方法
- 下一篇:射频通信系统的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