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口瓜子的加工方法及设备无效
申请号: | 92108316.5 | 申请日: | 199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15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8-04 |
发明(设计)人: | 凌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石 |
主分类号: | A23L1/36 | 分类号: | A23L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口 瓜子 加工 方法 设备 | ||
炒制的黑瓜子是我国著名的小吃食品。传统的炒制方法有两类:一类为煮制类,如酱油瓜子,其加工方法为拣净:淘洗→加调味料烧煮→晒干或烘干→成品,另一类为炒制类,如奶油瓜子,其加工方法为拣净、淘洗→预炒→浸入调味液→复炒→成品或拣净、淘洗→炒制,炒制时分次洒入调味液→成品。用这两类炒制方法加工的瓜子均存在着两点不足,一是由于黑瓜子外壳坚硬,食用时需有健全的牙齿且颇费力,对于老人、儿童和一些牙齿不健全者来说,食用就更困难;二是瓜子肉包裹于硬壳之中,调味料难以入内,为此,一般生产厂家便提高调味液的浓度,以使外壳表面的味道偏重,但这样会产生食用时嘴唇的不适,多食会使嘴唇、舌尖产生发苦甚至发痛感。
本发明为炒制黑瓜子的新加工方法,使加工后的瓜子在芽头部位开一裂缝,成为开口瓜子,从而解决了传统加工方法的缺陷。同时提供一种本加工方法中必须使用的设备,以保证瓜子达到开口的目的。
经实验发现,瓜子在水中浸泡后壳内会充满水份,这时,在一定的冲压力下,壳内压力突然增加,则水份势必急速外逸,由于瓜子芽头处有一小孔,水份则由此破壁而出,小孔就扩张形成裂缝。因此,本发明是以下述方案实现其目的的,即在瓜子炒制前增设一道开口工序。其具体方法是把拣净后的黑瓜子浸入清水中,使之吸足水份,为使吸水时间缩短,可采用冷水浸及沸水煮交替进行的方法;然后捞出瓜子稍沥干,放入瓜子开口机中使其开口;再放入调味液中煮至入味,最后捞出入锅,用小火翻炒至熟香即成。
本发明中使瓜子开口的机械是一台瓜子开口机,由机架、动力及传动机构、料斗、传送带、托辊和冲压装置组成。动力及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器、主轴和使传送带间隙运动的槽轮机构。传送带呈环形,水平方向设置在机架上部,由槽轮带动作间隙运动。传送带上方设有料斗和使瓜子平铺的括板。冲压装置由框架、冲压板、弹簧、冲压板连轴、凸轮及凸轮轴等组成。凸轮与冲压板连轴上方的滚轮相接触,凸轮转动时带动冲压板作上下起落。当电机带动主轴运动时,主轴则同时带动槽轮轴和凸轮轴;槽轮机构的转动使传送带平移一段距离,即载着瓜子向冲压装置输送部分瓜子;同时,凸轮轴的转动使凸轮带动冲压板上升,当滚轮越过凸轮拐点时,冲压板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快速下落,冲击瓜子使之开口。在冲压板下落的瞬间,传送带停止走动,并在冲压板上抬时恢复运行。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用上述方法及设备炒制成的瓜子其芽头侧面有一裂口(两瓣外壳略分开),这样就可使调味料直达瓜子仁,口味更佳;食用也十分方便省力,真正做到一瞌两瓣。
现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取黑瓜子1公斤,拣去杂质、虫蛀、瘪壳等,略淘洗以去除尘土,然后将瓜子放入锅中加水浸没并煮沸,离火保温20分钟,捞出浸入清水中浸泡8小时左右(天热时需中途换水,以免原料变质),继而捞出稍沥干,倒入瓜子开口机料斗中,启动瓜子开口机使瓜子开口,接着把开过口的瓜子放入调味液中煮30分钟,最后捞出瓜子入锅用文火炒40分钟,喷入香料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用的瓜子开口机如附图所示:传送带12位于机架11上部,两端环绕安装于槽轮轴9和托辊13,上方有料斗1和括板2及冲压机构;主轴8和槽轮轴的一端各装有主动轮10和槽轮11;冲压机构由框架3、凸轮4、凸轮轴16、冲压板7、冲压板连轴5等组成;冲压板连轴下部有弹簧6,顶部有滚轮15同凸轮工作曲面相接触;机架内装有电机及减速器17。动力与主轴、主轴与凸轮轴之间分别用链条、链轮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石,未经凌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83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