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口径阀门密封面的激光熔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2114667.1 | 申请日: | 1992-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29C | 公开(公告)日: | 1994-09-07 |
发明(设计)人: | 朱蓓蒂;杨崇栓;王爱华;张文栋;杨可传;蔡徽;陶曾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北电力联合公司北京电力设备总厂;华中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26/00 | 分类号: | B23K26/00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华 |
地址: | 1024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口径 阀门 密封 激光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小口径阀门的表面强化技术,尤为涉及小口径阀门密封面的激光熔覆表面强化技术。
公称通径小于50mm的小口径阀门以其体积小、结构紧凑、调节方便等特点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工业中,由于在使用中阀门密封面极易损坏,而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目前常用的密封面强化技术有采用手工电弧焊或等离子堆焊等工艺在密封面上堆焊一定厚度的耐磨、耐蚀合金层,但这二种办法又均存在一定缺点。对于手工电弧堆焊其缺点为:
1.易烧熔阀门侧壁(通常称为咬边),易出现气孔、裂纹等缺陷,质量难以保证;
2.堆焊层易被基体合金成分稀释,一般要堆焊三层(77mm)以上才能保证密封面的成分和性能,所以合金浪费大;
3.操作不便,尤其是深孔阀门则更是操作困难,且焊条无法继续深入,故废弃亦太多;
4.阀门使用寿命低,一般不超过一年。
对于等离子堆焊工艺,因其等离子枪无法进入小口径阀门孔内,故难于应用;而采用等离子枪对预制好的密封环喷焊合金层,然后将密封环镶于阀门内的方法,因其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也难于推广。
80年代末期机械零件激光熔覆表面强化技术已出现,但对于孔径较深的小口径阀门密封面的表面强化,现有的激光熔复技术仍不能解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发明一种对小口径阀门密封面表面激光熔覆合金层的新工艺,以克服上述工艺所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是先将合金粉末压制成所需薄环状,然后将其放置于小口径阀门密封面并采用大功率激光器加热使其熔化,并与微熔的密封面表面薄层形成良好冶金结合的激光熔覆层。
采用本发明工艺所制得的小口径阀门因其表面具有冶金结合的合金熔覆层寿命长、硬度高、耐磨性好、且合金耗费少和无咬边、气孔、裂纹等缺陷,所以质量好,加之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尤其是工效高,从而使小口径阀门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本发明的工艺方法为:
1.采用5%聚乙烯醇水溶液粘结剂将合金粉末调成粘糊状然后压制成环形;
2.将压制得的合金环放置于小口径阀门内孔的密封面上,环的尺寸由密封面的要求而定,并在合金环上再放置一小块合金粉压环,以补充熔覆中合金环熔化所需;
3.采用大功率激光束辐照小口径阀门密封面上的合金环,使合金环吸热熔化并透过合金环使密封面表面薄层微熔,激光辐照离去,而后迅速冷却,两者结为一体,形成激光熔覆合金层;
在激光束辐射开始同时,一方面小口径阀门即转动且其转动速度随激光扫描方向由慢至快变化,以获得成分、组织均匀的激光熔覆合金层,另一方面整个熔覆区内通以氮气或氩气等惰性气体,以保护合金层在熔覆过程中不被氧化;
4.对小口径阀门密封面堆焊层的高度要求较高时,可选用至少两个合金环并以分层熔覆的办法来实现。
以上工艺中的合金粉末可选用铁基、镍基、钴基中仍一种,均可取得好效果。
采用上述工艺可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对小口径阀门密封面的表面强化,能克服先前工艺的多种弊病,解决了常期以来不能解决的小孔、深孔阀密封面的耐磨、耐蚀问题,从而使小口径阀门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下面以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叙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合金环熔覆层的小口径阀门。
图2为合金粉末环上附加合金粉末小块放置示意图。
图3为激光熔覆层表面金相组织图。
图4为高温抗擦伤试验失重曲线。
图中标注:1.阀体,2.合金粉末环,3.附加合金粉末小块,4.白色-α-Co固溶体,5.黑色-共晶体,a.手工堆焊司太立合金层的抗擦伤失重曲线,b.激光熔覆CO基合金层的抗擦伤失重曲线。
实施例1小口径阀门密封面的钴基激光熔覆强化工艺。
其工艺主要为:
1.采用粒度为180~280目的钴基合金粉末用5%聚乙烯醇水溶液作粘结剂,按两者重量比为3克∶1毫克的比例配置,将其混合均匀后倒入制压模中,用压力试验机以14kg/cm2的比压压制成厚度约为2.7mm、宽度≤7mm的合金环,其致密度约为60%;
2.将压制好的合金环放入阀门密封面上,再放置一长度约为1/8整体环长厚度约为2mm的附加合金环块于合金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北电力联合公司北京电力设备总厂;华中理工大学,未经中国华北电力联合公司北京电力设备总厂;华中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46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防泄构件的气体发生器
- 下一篇:连续工业生产二羟乙酸水溶液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