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串联式气动抽油机无效
申请号: | 92211018.2 | 申请日: | 199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41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郑传云;蔡绍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传云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代理公司: | 淄博市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绍强 |
地址: | 255005 山东省淄博市张***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联式 气动 抽油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机械范畴,特别是一种整机浸没在井筒内原油中运转,动力源是压强≥1.176MPa,排气量≥1m3/min的压缩空气,驱动在井筒内串联组接的泄油阀、进出油阀、工作缸、动力缸、气包、换向阀、支撑器等中的有关部件协同动作,即可代替现有的有杆或无杆采油机械,用于石油开采的串联式气动抽油机。
目前,石油工业中最常用的采油装置,是游梁式抽油机——抽油泵组合。这种组合虽然因为能连续运转、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性能而被普遍用于石油生产中。
但是,公认有不少缺陷,例如:
1.其结构复杂,机械传动多,机械故障多;
它由:
游梁——连杆——曲柄机构、减速装置、动力设备和辅助设备等四大部分;
底座、马达、变速箱、皮带轮、输入轴、中间轴、轴出轴、曲柄、连杆轴、支架、平衡块、横梁、平衡板、游梁、驴头、悬绳器等数十件部件构成。
2.自身重量大,小的数吨,大的数十吨,耗用钢材多;
3.能耗大,使用功率平均约为85kw/h;
4.有效功率低,约为设计能力的70%;
5.安装要求复杂,要打基础、组合数量繁多的零部件、驴头——井口——抽油杆——抽油泵轴的同心度要求高,否则,或松动、或噪音大、或磨损大……。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对常用采油机械中的有杆或无杆抽油机进行改进,设计制造一种没有游梁、驴头、支架和平衡块等的,改进式抽油装置。达到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主机没有机械转动只有往复运动、自身重量轻、能耗低、效率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如此实施的:
设计制造一种由泄油阀,进、出油阀,过滤砂芯,工作缸,动力缸,缸体接头,气包,换向阀,支撑器和气体导管等构成的串联式气动抽油机,其特征是:
1.由空压机(A)提供压强≥1.176MPa,排气量≥1m3/min的压缩空气作动力源,
2.串联式气动抽油机的主机,是由在井筒(B)内串联的泄油阀(1)、进、出油阀(2)、过滤砂芯(3)、工作缸(4)、动力缸(5)、上气包(6)、换向阀(7)、下气包(8)、缸体接头(9)支撑器(10)、气体导管等组接而成。
3.整机浸没在井筒(B)的油面以下运行。
上述的串联式气动抽油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泄油阀(1),是机加工的异形件,其构造分为两侧,一侧是管箍式结构(11),另一侧由上而下依次是内丝(12)、挡圈(13)、针形阀芯(14)、弹簧(15)和针形阀座(16)。有压强时,针形阀关闭,动力气源则沿通道(50)继续下行至上气包(6),无压强时,靠弹簧(15)的力量,自动打开。
上述的串联式气动抽油机,其特征是所述的进、出油阀(2),是由出油阀限位器(17)、出油阀座(18)、进、出油阀体(19)、出油凡尔球(20)、进油凡尔球(21)和进油阀限位器(22)组接而成,
出油阀限位器(17)是一异形大小头接管,一端是带外丝的短管,供与总出油管相接,另一端是外丝,供与出油阀座(18)一端的内丝相接,此端,环绕限位凸起(23),钻有一圈油流通道孔(24),
出油阀座(18)是两端内径各异的短管,一端的内丝与(17)的限位凸起端(23)相接,另一端的外丝和(19)的内丝相接,此端管内加工有出油凡尔球(20)的座(25),
进、出油阀体(19)是油流通道,一端的内丝与出油阀座(18)的外丝相接,此端管内加工有进油阀限位器(22)的座(47),近中部是进油凡尔球(21)的座(26),另一端和工作缸(4)的上端相接,外侧的外丝供过滤砂芯(3)拧接,此端中间钻有若干通孔(27),为运行中的油流通道。
上述的串联式气动抽油机,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滤砂芯(3),是一节带孔的筒形管,其上端除中间有出油管孔(28)外,用钢板封住,筒身均匀遍布筛孔(29),其下端与进油阀体上端两者用丝扣相接。
上述的串联式气动抽油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动力缸(5)的结构是由气缸(30)、在中心的拉杆(32)及其上的活塞(31)和近端部每侧的进出气口(34)组成,工作缸(4)除无进出气口(34)外,其余相同。其材质分别为:气缸、拉杆——45号钢,活塞——磷青铜,活塞环——聚四氟乙烯或球墨铸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传云,未经郑传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10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