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型隔热保温制品及隔热保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93100994.4 | 申请日: | 1993-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40A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宜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宜森 |
主分类号: | B32B17/04 | 分类号: | B32B17/04;B32B2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隔热 保温 制品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对高温被保温体进行保温的复合型隔热保温制品,它包括至少一层由岩棉、复合硅酸镁、或硅酸铝纤维形成的内保温层,所述内保温层位于邻近于所述被保温体的那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还包括一层位于远离被保温体那一侧的由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形成的外保温层,并且所述内保温层的厚度应能使所述被保温体的温度经所述内保温层隔热保温后被降至约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隔热保温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温层的厚度位于1-10厘米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隔热保温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温层的厚度位于1-5厘米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复合型隔热保温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呈平板或瓦形,或是与被保温体外表面形状相同的整体成形制品。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隔热保温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温层由内层和外层这两层构成,两层分别由复合硅酸镁和岩棉形成,或分别由复合硅酸镁和硅酸铝纤维形成。
6、一种适用于对高温被保温体进行隔热保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在被保温体外表面上形成至少一层由岩棉、复合硅酸镁、或硅酸铝纤维构成的内保温层,所形成的内保温层的厚度应能使被保温体的温度经所述内保温层隔热保温后被降至约60℃。
(2)用现场发泡的方法在所述内保温层外表面上形成一层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外保温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热保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内保温层的步骤包括如下两个步骤:
(1-1)首先在被保温体外表上形成岩棉或硅酸铝纤维层;
(1-2)然后在岩棉或硅酸铝纤维层上涂布复合硅酸镁层。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隔热保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外保温层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2-1)在内保温层外侧形成一个可拆的壳体,壳体与内保温层之间具有一定距离,该距离等于所述外保温层的厚度,所述壳体内表面涂有黄油;
(2-2)使多异酸氢酯和多组份甘油聚醚按重量比1∶1的比例混合并在外壳与内保温层外表面之间的空间中进行现场发泡;
(2-3)待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固体后,拆去所述外壳。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隔热保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的内保温层的厚度位于1-10厘米之间,形成的外保温层的厚度位于4-6厘米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热保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温层的厚度位于1-5厘米之间,所述外保温层的厚度为5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宜森,未经赵宜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099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