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安全行驶智能保护系统无效
申请号: | 93105055.3 | 申请日: | 1993-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39A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若歆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若歆 |
主分类号: | B60K31/04 | 分类号: | B60K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7000 黑龙江省牡***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安全 行驶 智能 保护 系统 | ||
本发明属机动车安全行驶智能保护系统。
本发明应用于各种机动车辆,诸如汽车、无轨电车、轻便二轮三轮摩托车、方向盘式拖拉机、机动挂车等安全行驶的机械电子一体化智能保护。采用先进的四维探测的方法,模拟驾驶员自如地点刹车效果。根据车行不同的作业条件,在前进方向或倒车时遇到人和障碍物即实现智能刹车。是一不改变原车设计与结构的附加保护系统,本系统动作与驾驶员动作互不影响,在驾驶员应该动作而未采取或未及采取动作时,本系统则自动智能动作,从而保障安全行驶。旨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中国机动车工业上电子技术在十年前可以说完全是空白。工业发达国家的机动车工业应用电子技术,也主要是近十几年来的事情,多应用于点火、防盗、报警、防废气污染、节油等领域。苏联于60年代曾有过汽车雷达的报导,因当时技术不成熟而未能得到推广应用。迄今为止,尚未见国内外机动车上应用本技术的产品。检索中发现国内有一例“汽车防撞雷达”(公开号CN:1057234A),该专利只有电路上的描述,在实际执行刹车功能上未予涉猎。该专利只应用了“多普勒频移”效应,此效应对任何被测物都有反射波回收的存在。例如,有一突窜的小动物,或瞬间飘过的飘浮物等,都因灵敏的探测而产生频频的刹车误操作。即便该电路采用降低阀值比较电压以减低灵敏度的方法,对此也无可耐何。此仅其一,尚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该专利亦未涉及,由此恐难形成生产力。
目前,以计算机、传感器为代表的电子技术,应用于机动车上已经成熟。可以说,电子技术应该是现代机动车的中枢神经,而且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是一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当今的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与战争、疾病、自然灾害一样,严重危害着人类生命。自机动车问世以来,全世界因此而丧生的已有2200多万人,致残4-5亿人。今日地球上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高达50多万人,其中我国就占1/10。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每一分钟就有一人因此伤残,每三分钟就有一人为此而丧生。道路交通事故的这一严酷现实,这一不宣而战的“交通战争”,迫使人们去沉思、去探索、去研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一系统说明
图1、电原理图
图2、系统方框图
图3、执行机构示意图
本发明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单片微机及外围驱动显示器件(1)、探测器(2)、探测器恒温设施(3)、(附件)、测速发电机(4)、伺服电机(5)、角度传感器(6)、步进电机(7)、报警设施(8)。其工作原理为:固体微波源V不断地向车行前方(或后方)监测区辐射微波信号f1,若监测区出现人或障碍物时,必有反射波f2被天线接收器X所接收,则有频移△f=f1-f2的多普勒效应产生△f量可由△f=2Vd/λ求得(式中Vd是运动物体在辐射波方向的速度分量,λ为辐射电磁波波长)。△f经探测器(2)的T1、T2前置放大,送至由C5、C6、R13、Rf1-Rf3、W1、IC14、IC15所构成的选频、多普勒放大调正电路,D2、D3限幅、滤波以及由IC16、R20、C11构成的积分环节后,最后与IC17施密特触发器的门限值(由W2设定)比较,输出信号并引入单片微机(1)进行时间鉴别处理。该时间鉴别是区别于其他探测器的关键所在,它能有效的分辨所探测的信号是随机干扰信号(如瞬间小动物窜过)还是路障(人、物)信号。即随机干扰信号多是瞬间动作,而路障信号必有一段时间的存在。因此在时间上加以判断和控制,即能辨别信号的真伪,而单片微机(1)有效地解决了这一关键,并可适应于风、雨、雪等天气的需要,从而对监测区实现了四维控制(微波对长、宽、高的探测及微机的时间判断控制)避免了误动作。信号经微机(1)处理后准确地送出刹车控制信号,令电磁阀J1动作,从而使电源(电瓶)驱动伺服电机(5)打开车制动总泵,实现自动刹车,同时给以报警信号。倒车功能亦然。由于单片微机的控制,对较远的路障信号实行点刹车,以减缓车速、等待处理;对车速高又是近路障的信号则实行频频急刹车(给出多个连续脉冲信号)。这正是驾驶员正常自如的刹车效果。
本发明设有最高车速限制和探测距离LED显示功能。测速发电机(4)随时监测着车速,并输入单片微机(1),由单片微机(1)给出“最高车速限制”信号,如车行超过设计车速,由继电器J2将车点火系电路作断路处理,反之,则予接通。不同车型的限速由变动程序实现。在单片微机(1)的控制下,探测的波速有随车速而相应地自动调正的功能,即车速高时,探测距离控制在50米,中速时控制在30米左右(动作车速以上),这可通过J3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若歆,未经陈若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50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灶用热水器
- 下一篇:妇女卫生巾制造机喷胶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0K 车辆动力装置或传动装置的布置或安装;两个以上不同的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辅助驱动装置;车辆用仪表或仪表板;与车辆动力装置的冷却、进气、排气或燃料供给结合的布置
B60K31-00 只作用于单个子系统、用于自动控制车速的车辆配件,即防止车速超过某个任定的速度或保持车速在驾驶员特地选定的速度上
B60K31-02 . 包含电动伺服机构的
B60K31-06 . 包含流体压力驱动的伺服机构
B60K31-12 . 包含响应离心力的装置
B60K31-16 . 有防止或阻止未经许可使用或调节控制机构的装置
B60K31-18 . 包含对可闻、可见或相反情况发出存在异常或非预定速度的信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