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细胞增殖因子无效
申请号: | 93105217.3 | 申请日: | 1993-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15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2-09 |
发明(设计)人: | M·J·P·罗曼;C·E·巴格威尔;P·D·罗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21/00 | 分类号: | C12P21/00;C12N5/08;C12N15/12;C12N15/63;A61K39/39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汪洋 |
地址: | 美国佛***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细胞 增殖 因子 | ||
1、包含有下述特性之多肽的干细胞增殖因子:
(a)刺激人骨髓干细胞的增殖;
(b)结合能抑制(a)之干细胞增殖作用的SAM.1抗体;以及
(c)在结合和中和IL-3、GM-CSF、G-CSF或M-CSF的抗体存在下刺激人骨髓干细胞的增殖。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干细胞增殖因子,其中多肽是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分子量为32千道尔顿的可溶性多肽。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干细胞增殖因子,其中多肽含有跨膜区并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其分子量为37千道尔顿。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干细胞增殖因子,其中人骨髓干细胞表达CD34。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干细胞增殖因子,其由胚细胞瘤细胞系产生。
6、根据权利要求3的干细胞增殖因子,其中胚细胞瘤细胞系是神经-外胚层来源的。
7、根据权利要求4的干细胞增殖因子,其中胚细胞瘤细胞系是751-NA-15,寄存在ATCC寄存登记号为CRL 10092。
8、与权利要求1的干细胞增殖因子免疫特异结合的抗体。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抗体,其为单克隆抗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抗体,该抗体中和干细胞增殖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抗体,其为单克隆抗体。
12、产生权利要求1之干细胞增殖因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以指导基因表达之调节性核苷酸序列的操作控制下,培养含有编码权利要求1之干细胞增殖因子的核苷酸序列的细胞,从而由该培养的细胞表达生物学活性干细胞增殖因子;以及
(b)从培养物中回收生物学活性干细胞增殖因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培养的细胞是胚细胞瘤细胞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胚细胞瘤细胞系是神经-外胚层来源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胚细胞瘤细胞系是在ATCC的保藏登记号为CRL 10092的751-NA-15细胞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培养的细胞是用处于调节性核苷酸序列的操作控制下编码干细胞增殖因子的重组DNA载体转化的基因工程宿主细胞。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宿主细胞是原核细胞。
18、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宿主细胞是真核细胞。
19、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重组载体还包含编码可选择性标志的核苷酸序列。
20、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干细胞增殖因子是从培养基中回收的。
21、刺激人骨髓干细胞增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骨髓细胞与权利要求1的干细胞增殖因子接触。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中骨髓干细胞是CD34+。
23、根据权利要求21的方法,是在培养物中实际操作。
24、根据权利要求21的方法,是在体内实际操作。
25、抑制由权利要求1的干细胞增殖因子刺激的肿瘤细胞增殖的方法,包括将肿瘤细胞与能结合和中和干细胞增殖因子的抗体或抗体片段接触。
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方法,是在培养物中实际操作。
27、根据权利要求25的方法,是在体内实际操作。
28、生产衍生于胚细胞瘤细胞系的细胞激活素的方法,所说的细胞激活素刺激人干细胞的增殖,该方法包括:
(a)培养含有编码细胞激活素之核苷酸序列的细胞,所说的编码序列处于指导基因表达之调节性核苷酸序列的操作控制下,以便由培养的细胞表达生物学活性细胞激活素;以及
(b)从培养物中回收生物学活性细胞激活素。
29、根据权利要求28的方法,其中培养的细胞是胚细胞瘤细胞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会有限公司,未经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521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痔疮的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蜂窝式通信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