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蜡质芽孢杆菌转基因工程菌构建及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3108849.6 | 申请日: | 199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29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9 |
发明(设计)人: | 梅汝鸿;计平生;唐文华;巴峰;严志农;吴加志;梁平彦;田颖川;孙良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63;C12N15/32;C12N15/70;A01N63/00;//C12N1/12;C12R10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农林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如明 |
地址: | 1000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蜡质 芽孢 杆菌 转基因 工程 构建 生产 方法 | ||
1、一种既能促进作物增产,又能杀灭鳞翅目害虫的工程菌,其特征在于:该菌是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种编号:TB83-10,保藏号:CGMCC NO 0176。
2、一种转移Bt基因的方法,包括选择宿主菌株、基因分离、基因转移、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分析、基因测试、工业化生产,其特征在于:转移Bt基因的方法如下:
a、选择作物增产菌为转基因工程的宿主菌株;
b、Bt基因及其相应载体构建重组质粒;
c、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a;
d、从大肠杆菌中提取重组质粒,并进行质粒纯化、电转化;
e、重组质粒转化进入作物增产菌中,从而获得转基因工程菌;
f、转基因工程菌经过基因分析、稳定性测试、昆虫毒理测试、田间杀虫试验,从而筛选出既有作物增产菌的遗传特性,又有Bt杀虫基因的作物增产菌工程菌菌株保藏号CGMCC NO 0176,保藏日期92年9月3日;
g、作物增产菌工程菌经过菌种活化、扩大培养、种子罐发酵、发酵罐培养,获得在农作物上应用的菌剂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t基因分离及其与相应载体构建重组质粒为:
a、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Kurstaki HD-1),其δ-内毒素基因原始克隆的大小为15,5kb,用Hind III酶消解,建立如下酶切反应体系:
DNA 3μI
酶切缓冲液 2μI 37℃下保温2小时
Hind III 1μI
重蒸馏水 13μI
总计 20μI
用低融点琼脂糖回收4.2kb片断,纯化;
b、载体大小为5.8Kb,具有一个多克隆位点和Amp及Kam抗性,用Hind III酶消解,用小牛肠道磷酸酯酶(CIP)脱磷酸化;
①首先从低融点胶上回收的载体DNA,用苯酚和氯仿抽提后乙醇沉淀;
②再将DNA溶于最小体积的10mM TrisHcl(pH8.0),建立如下反应体系;
载体DNA 5μl
10×CIP缓冲液 5μl 37℃保温30分钟
CIP(1.4U/μl) 2μl
重蒸馏水 38μl
总计 50μl
③加入40μl重蒸水,10μl 10×SET,5μl 10%SDS,68℃保温20分钟;
④苯酚、苯酚/氯仿(24∶1)各抽提一次;
⑤加入1/10体积3M NaAc(pH7.0)、2倍体积冷无水乙醇-70℃下沉淀1小时,离心,70%乙醇沉淀,真空干燥后溶于重蒸水中。
c、连接时载体DNA和连接片断以1∶3的摩尔浓度混合,建立如下连接反应体系:
DNA(载体+片断) 13μl
10×连接缓冲液 2μl
5mM ATP 2μl
100mMDTT 2μl
T4DNA连接酶 1μl(2.5U)
总计 20μl12℃连接过夜连接后取2μl跑小胶,电泳后染色观察连接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大学,未经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884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模乘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治疗肝胆肾结石积水的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