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3111950.2 申请日: 1993-08-24
公开(公告)号: CN1032741C 公开(公告)日: 1996-09-11
发明(设计)人: 刘志远;罗平;顾祥熙 申请(专利权)人: 东新电碳厂
主分类号: B60L5/20 分类号: B60L5/20
代理公司: 四川省自贡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陆木林,黄道和
地址: 643000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电力机车 受电弓 滑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关于一种使用于电力机车受电弓上的滑板及其制造方法,是属于电力机车牵引动力设备的专用器材领域。

现今铁道电力机车受电弓上使用的滑板有纯碳素滑板、粉末冶金滑板和浸渍金属碳素滑板。纯碳素滑板对接触网导线减磨性好,特别是对铜接触网导线减磨性很好,但由于自身强度较低,性脆易折断,因此使用寿命较短。粉末冶金滑板,强度高,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但由于自身润滑性差,对接触网导线,特别是对铜接触网导线磨耗大。而目前使用的浸渍铜合金碳素滑板,由于使用的是普通铜铅合金(含Cu70%重量和Pb30%重量),这种合金熔融后易偏析,使浸渍后的产品性能不均,易出现裂纹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高,耐磨性好,对各类接触网导线减磨性优良,特别是对铜接触网导线减磨性优良,而且性能均一的铁道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按重量比,65~75%的生沥青焦粉粉、5~10%的隐晶石墨粉、5~10%的槽法碳黑和10%以下的Fe2O3粉,与相对于前述固体粉料总量30~40%的熔化沥青混合,混合时间和温度控制适宜。将混合料用模压或挤压法成型为一定尺寸的碳条,把成型碳条置于1250~1350℃温度下焙烧不少于120h。焙烧后的碳条装入石墨坩埚内,置于1000℃以上的电炉内预热30~60mim。然后取出,把已熔融好的铜合金倒入坩埚内,并使金属液浸没碳条。立即将坩埚置于高压釜内,用空气对釜内施以23~30MPa的压力,并维持2~5min。泄压后,倒出金属液,取出碳条在隔绝空气下冷却至室温。最后精加工至图纸尺寸要求。必要时再在产品底部包覆金属托板和安装固定螺钉。上述浸渍用的铜合金,组成(按重量比)为Pb15~20%,Sn8~10%,Si和Ni均为1~2%,余量为Cu。

本发明中,由于固体粉料配方中添加了少量的Fe2O3粉,改善了合金对碳条的浸润性,使产品的性能更加均一。所用的合金不但具有强度高,耐磨性好的特点,而且克服了合金熔融后偏析缺陷。因此,所制造的滑板,抗折、抗压和抗冲击强度高,是纯碳素滑板的4~5倍,耐磨性提高4倍,自润滑性好,对铜接触网导线的磨耗率与纯碳素滑板相近,但只有粉末冶金滑板的1/4~1/6。对其他材质的接触网导线的减磨性也很好。本发明方法制造的滑板,可广泛地适用于在各类接触网导线电气化铁道区段上运行的电力机车受电弓上作集流元件。

图1是本发明底部包覆金属托板的滑板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用实施例和对比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1:

按重量比,73%的生沥青焦粉、10%的隐晶石墨粉、9%的槽法碳黑和8%的Fe2O3粉,与相当于上述固体粉料总量35%的熔化沥青混合后,在150MPa压力下模压成290×40×30(mm)的滑板碳素基体碳条,碳条在焙烧炉中加热到1300℃,总时间为120h。焙烧碳条的体积密度为1.6g/cm3,开口气孔率19.4%,抗压强度101MPa。然后,将焙烧碳条粗加工成275×38×26(mm)的碳条后,装于石墨坩埚内,面上盖上木炭粒,连同坩埚一块放入电炉内于1150℃下加热40min。同时,将组成重量比为Pb17%、Sn7%、Si1.7%和Ni1.3%,余量为Cu的铜合金置于1250℃温度下熔融。接着,取出已预热好的装有碳条的坩埚,把熔融好的铜合金注入,并使碳条全部浸没在合金液中。此时,立即把坩埚置于高压釜内,用空气对釜内加压至30MPa,维持压力2.5min。最后,泄压,倒去合金液,取出浸渍后的碳条于隔绝空气下冷却至室温。经性能测试,浸后碳条的铜合金含量为41%,体积密度2.85g/cm3,开口气孔率0.4%,抗压强度359MPa,抗折强度110MPa,电阻率7μΩm。把浸渍后的碳条精加工至图纸要求,底部装上金属托板和螺钉。现场试用结果:在铜接触网导线上使用,滑板自身磨耗比为2mm/104km,对铜接触网导线的磨耗比为0.19mm2/104km。

实施例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新电碳厂,未经东新电碳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19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