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文件写作与翻译综合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3116753.1 申请日: 1993-09-04
公开(公告)号: CN1083952A 公开(公告)日: 1994-03-16
发明(设计)人: 海梅·G·卡沃内利;沙伦·L·盖洛普;蒂莫西·J·哈里斯;詹姆斯·W·希格登;丹尼斯·A·希尔;戴维·C·赫德森;戴维(NMI);纳斯吉莱蒂;默文·L·伦尼克;佩吉·M·安德森;迈克尔·M·鲍尔;罗伊·F·巴斯迪克III;菲利普·J·海斯;艾莉森·K·休特纳;布鲁斯·M·麦克拉伦;艾琳(NMI)尼伦伯格;埃里克·H·里伯林;琳达·M·施曼特;约翰·F·斯威特;凯思琳·L·贝克;尼古拉斯·D·布朗洛;亚历山大·M·弗朗斯;苏珊·E·霍尔姆;约翰·罗伯特·拉塞尔·莱维特;德里尔·W·朗斯代尔;三田村旭子;埃里 申请(专利权)人: 履带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6F15/38 分类号: G06F15/38;G06F15/40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政权
地址: 美国伊***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文件 写作 翻译 综合 系统
【说明书】:

发明一般涉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文件创作与翻译系统,说得更具体些,是涉及一套用约束语言写作文本将其翻译成外语而无须作译前或译后编辑的系统。

凡在日常运作中需要以各种文件形式制作大量信息的组织机构,都必须设法保证这些文件清晰易懂。在理想的情况下,这类文件应当用具备一切必要表达特性的、简明而直接的语言书写,以取得最佳的交流效果。这种语言应该始终一致,以便通过其独特而稳定的语言风格就能识别出该机构。这种语言应当没有歧义性。

为了追求这种书写上的优点,人们运用了各种各样的规范,试图控制文本写作过程。然而作者的能力与背景千差万别,要他们自如地去适应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书写指南、规则和书写标准等也都不尽明确-难以确定与执行。为了使书写标准化和提高书写质量所作的努力,往往产生利弊参半的结果。无论采取什么手段,结果多么成功,终究还是增加了文件写作工作的费用。

近来试图让作者利用计算机软件环境来提高写作产量和质量的种种尝试,唯一成功的只是提供了检查拼写的程序。其他用于写作的软件,至今仍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功效。

当传达信息的需要必须跨越语言上的疆界才能满足时,难题就更多了。凡需要使自己的信息流通渠道畅通无阻的各类机构,都要在很大程度上-即使不是完全-依赖于翻译。

将文本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的工作已经做了好几百年。在计算机问世之前,这种翻译工作是由一些被称作翻译者的专家完全用人工完成的。翻译者需要通晓原文(源文本)的语言和译文(目标文本)的语言。在典型的情况下,目标语言最好是翻译者本来就精通的母语,而源语言则可以是后来学会的。据认为这样产生的翻译最准确,工作效率也最高。

即使是最内行的翻译者,翻译一页文本也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譬如说,据估计,一位内行的翻译者将技术性文本从英语翻译成日语,每小时只能翻译约300个字(约一页)。由此可见,翻译一份文件,尤其是技术性资料,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

最近一百年来,工商企业界和国际贸易对翻译的需求持续增长。这是由几个因素促成的。一个因素是涉及国际商业活动的文本迅速增多。另一个因素是,一家公司要开展国际贸易就必须将此类文本翻译成很多种语言。第三个因素是商业的发展步伐迅速,导致各种文件需要经常修改,因而也需要翻译修改后的新版本。

许多机构都负有以多种语言制作和发行信息资料的职责。在国际市场,制造商要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就必须保证广泛提供以这些国家的主要语言发行的产品说明书等。用人工将文件翻译成外语,费钱费时,效率也不高。由于翻译者不一定都十分精通文件中所用的专用语言,不同翻译者对原文的翻译也就因人而异,往往造成译文的不一致,鉴于这些问题,实际翻译的说明书并未达到理想的数量。

在研究与开发的领域,本世纪出现的知识爆炸也极大地增加了对文件翻译的需求。在任何一个特定的研究与开发领域中,只以一种主导语言写作文件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在典型的情况下,此类研究与开发活动主要是在几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开展,例如美、英、法、德、日等国。但是不少其他语言中也经常含有涉及特定研究与开发领域的重要文件。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以各种语言制作的文本的产生。

制作文本的能力是与所用技术的效能成正比的。譬如说,在文件不得不用手写的时代,作者在每一单位的时间里只能写出一定的字数。然而,随着打字机、油印机和机动印刷机等机械装置的问世,写作速度就大大提高了。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光学技术的诞生,则更进一步提高了作者的能力。今天,一般的作者在某一单位时间里所能制作的文本,要远远多于过去任何作者使用手写方法所能制作的文本。

这种文本数量的迅速增多,加上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从源语言到一种或多种目标语言的文本翻译问题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一些大学以及私人与政府机构的实验室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探索不需要人类翻译者的介入就能完成翻译工作的方法。

他们研制出了一些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试图进行机器翻译(MT)的系统。此类计算机系统的程序设计目的,就是要将作为输入的源文本自动翻译成作为输出的目标文本。然而研究人员发现,运用现有的技术一理论知识,还不可能应用这种计算机系统来进行自动的机器翻译。至今问世的所有系统,都必须有内行的编辑/翻译人员进行某种编辑加工,才可以完成从一种自然源语言到一种自然目标语言的机器翻译。下面讨论其中的一种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履带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履带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67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