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路行驶各种车用安全制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120211.6 | 申请日: | 1993-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40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广恩 |
主分类号: | B60T1/14 | 分类号: | B60T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行驶 各种 安全 制动 装置 | ||
本装置是公路行驶的各种车辆使用的安全制动装置。现在车辆停止是靠轮胎和道路的磨擦力达到的。车辆在正常行驶遇意外刹车时,轮胎虽不能转动,但因和道路接触面积及摩擦系数限制,加上贯性,都会产生不同的滑行距离而导致事故发生。由于刹车失灵、失控或慌忙时踩错油门,特别是在上下坡时遇以上情况,更会造成车辆损坏,人员伤亡。如有本装置遇以上情况,只要拉起手柄,就可以防止事故发生,现在的轮胎和道路的接触是平面形状,主要是为刹车时产生较大摩擦力,达到制动停车目的。采用本装置后,改变了原来单靠轮胎摩擦制动。本装置可根据需要任意增减和道路的接触面积,达到最佳制动效果。所以可改变原来轮胎的平面形状,使轮胎在承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和道路的接触面积,就可使车辆在行驶时又轻又快,可收到提高速度、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效果。本装置和刹车同时使用,或有先后,都不会影响停车的稳定性,因受力点在车身的中后部,反而比以前更平稳。本装置是采用增加和道路的接触面积来达到停止目地的,公路车用急停安全制动装置。(图1)是打开的安全制动装置。用后折合是:拉动(1)手柄、带动(2)制动拉杆,(2)制动拉杆的后端开有一(23)长孔和(3)主动轴上的丁字柱梠联,但丁字柱可在(23)长孔内前后活动,为空档、丁字柱滑到(23)长孔的前端时,丁字柱开始受力,带动(3)主动轴和固定在(3)主动轴两头的(4)拉杆向后上升。(4)拉杆是可弯曲折合的,随着升高(4)拉杆向前折合。在升到一定高度时,固定在(4)拉杆上的(11)柱头碰到(12)复拉杆,(12)复位杆的末端有一(13)长孔和(5)受力顶杆相联,但可(12)复位杆的末端有一(13)长孔和(5)受力顶杆相联,但可自由滑动。此时由于(4)可折拉杆的向前弯曲折合,(5)受力顶杆向前升高和(12)复位杆形成90°以上的交叉。(12)复位杆在(11)柱头的托动下升高而抬高(5)受力顶杆。(6)摩擦板在(5)受力顶杆的带动下也同时升高。复位前,在(2)制动拉杆末端的(19)可折柱头碰到(21)开销柱头、(19)可折柱向前折倒滑过(21)开销柱头。(2)制动拉杆上的(20)可折柱头同时碰到(22)开销柱头,向后推动(22)开销柱头、带动(18)开销联杆,拉出(16)销子,拉出后,(20)可折柱头和(22)开销柱头脱开。(17)销孔和(16)销子对准自锁,复位结束。制动过程是,拉动(1)手柄带动(2)制动拉杆,因此时(3)主动轴上的丁字柱在(23)长孔的最前方,(2)拉杆向前空滑。(2)拉开末端的(19)柱头因在(21)开销柱头的后面,首先推动(20)开销柱头带动(18)开销联杆,拉出(16)销子。同时(20)柱头也碰到(22)开销柱头,因(20)柱头可向后折倒,折到后滑过(22)柱头。此时(19)柱头和(21)开销柱头也脱开。拉出销子后,(6)磨擦板自动降落,(2)拉杆空滑也结束,丁字柱受力拉动(3)主动轴,使(6)磨擦板急速触地,(14)磨擦橡胶和道路产生磨擦阻力。(2)拉杆既可防止磨擦板无限制的托向后面,又可在拉力下使(4)拉杆伸直,把磨擦板推向最大受力点。制动时因借住了车辆的贯性,制动十分省力。(4)拉杆和(5)受力顶杆为保证使用最佳长度,配有(7)(8)(9)双向可调螺母和(10)固定螺母调节长度。为用后便于复位(5)受力顶杆和车身前方角度不大于90°。(14)磨擦材料用耐橡胶做成,为增加磨擦阻力和防止车辆横向摆动,磨擦面作有花纹。为防路面突出手的碰撞,(6)磨擦板的前方有一条向上翘的边,(14)磨擦橡胶被(15)卡条固定在翘边上。车辆的负荷不同车身离地面的高度也不相同,为适应这一变化,(5)受力顶杆上装有(26)自调弹簧。此装置可手动、气动、液动、电动或机械力制动。可根据不同车辆装在后轮前面或后面。特长车需要时可装两只联动。(图2)为双室制动、是后轮前面无法安装而又无后尾的车使用的。(23)为压力室、(24)为推杆、(25)是弯曲自动弹簧,复位后的磨擦板立挂在后面。(图3)为单室制动。此装置生产时无需特殊设备,精加工极少,投资多少都可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广恩,未经张广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202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稻特种有机型肥技术
- 下一篇:一种水乳型橡皮膏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