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密度人造石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3121267.7 | 申请日: | 199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71C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18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之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多佩尔 |
主分类号: | C04B26/02 | 分类号: | C04B26/02;C04B14/02;C04B41/60;B28B1/2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闽,吴大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密度 人造石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高密度人造石,其特征在于该人造石具有10~70目的无机非金属矿物质细粒成分和100~2000目的无机非金属矿物质微粒成分,其重量比为0.5∶1~5∶1,该两成分之和为该制品的85%(重量)或以上,而且混合组成中还配合有树脂成分,且细粒成分露出表面。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高密度人造石,其中具有研磨表面或者粗表面。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高密度人造石,其中所说的树脂成分为丙烯酸树脂或者甲基丙烯酸树脂。
4.一种高密度人造石,其特征在于该人造石具有10~70目的无机非金属矿物质细粒成分和100~2000的无机非金属矿物微粒成分,其重量比为0.5∶1~5∶1,该两成分之和为该制品的85%(重量)或以上,而且混合组成中还含有树脂成分和其量为无机非金属矿物质细颗粒成分1~15%(重量)的玻璃纤维,并且细粒度分露出表面。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高密度人造石,其中具有研磨面或者粗表面。
6.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高密度人造石,其中所说的树脂成分为丙烯酸树脂或者甲基丙烯酸树脂。
7.一种高密度人造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10~70目的无机非金属矿物质细粒成分和100~2000目的无机非金属矿物质微粒成分,其重量比为0.5∶1~5∶1,其两者之和为该制品的85%(重量)或以上,而且配合有树脂成分的混合物,投入成形模中进行成形,并通过有机溶剂处理,软化或者熔融,以除去表面部分的树脂成分,或者通过机械地除去树脂成分,使细粒成分露出表面。
8.一种高密度人造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10~70目的无机非金属矿物质细粒成分和100~2000目的无机非金属矿物质微粒成分,其重量比为0.5∶1~5∶1,并使所说的两成分之和为该制品的85%(重量)或以上,而且配合有树脂成分的混合组合物,投入成形模中进行成形,然后向表面喷射水射流使细粒成分露出表面。
9.一种筒状高密度人造石,其特征在于该人造石具有10~70目的无机非金属矿物质细粒成分和100~2000目的无机非金属矿物质微粒成分,其重量比为0.5∶1~5∶1,所说的该两成分之和为该制品的85%(重量)或以上,而且混合组成中还配合了树脂成分,以筒状成形固化而成,而且具有研磨表面或者粗糙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筒状高密度人造石,其中的人造石与混凝土成形体固化为一体。
11.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筒状高密度人造石,成形固化为圆筒状。
12.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筒状高密度人造石,其中相对于无机质细粒成分配合有1~15%(重量)的玻璃纤维。
13.筒状高密度人造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10~70目的无机非金属矿物质细粒成分和100~2000目的无机非金属矿物质微粒成分,其重量比为0.5∶~5∶1,使所说的两成分之和为该制品的85%(重量)或以上,而且配合有树脂成分的混合组合物,投入旋转的圆筒状框模内,进行离心成形固化,然后进行表面研磨或者表面粗糙化。
14.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混合组合物中相对无机细粒成分配合有1~15%(重量)的玻璃纤维。
15.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水射流进行表面粗化。
16.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离心成形固化,养护之后,向成形体的内侧投入混凝土进行离心成形使之固化成一体。
17.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离心成形时,在组合物的固化之前向其内侧投入混凝土进行成形,使之固化成一体。
18.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将予先混合无机非金属矿物质微粒成分和树脂成分的粘稠混合物与无机非金属矿物质细粒成分,分别投入旋转物圆筒状框模内进行离心成形和固化。
19.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将予先混合无机非金属矿物质微粒成分和树脂成分的粘稠混合物首先投入模具内,然后从其上面投入无机非金属矿物质细粒成分,进行离心成形。
20.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粘稠混合物中混合有玻璃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多佩尔,未经株式会社多佩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2126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亚氧烷基-α、ω-二羧酸类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加酶复合浸灰助剂